炎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没啥兴趣的,可打眼扫一遍时,他的眼睛凝了凝,落在其中一枚莲花童子玉人身上。
这也是一枚“烧古”玉。
古玉作伪,两种方式最常用。
其一就是烧古,又称烧色,通过熏、烤、煮、炮等方法,作出一种只有墓葬内的玉器与地下的有机物或无机物接触后,受到浸蚀后出现的色变或质变的色调,即人工沁。
这种作伪手法,在宋代就已经非常流行。
第二种就是
沁古,又称沁色。随着工业酸的出现,仿古者发现,用酸沁玉器,更容易仿制出古玉的地质特征,譬如土壤中的弱酸腐蚀痕以及沁色痕。
这种作伪手法,从清中后期开始,一直流行到现在。
两种作伪手段,各有特色,现如今都还有人在用。
眼前这枚持莲童子玉人,采用锯末熏烤呈褐黄色人工沁的技法所制,可能因为作伪者的技术不是很过关,在熏烤时,不小心在童子足部,留下一小块灰褐色的烤瘢——这是温度过高造成玉质的局部粉化,留下较为明显的烧古痕迹。
这枚玉人挺有意思,堪称矛盾集合体!
怎么说呢?
首先,在砣工方面,额,也就是雕工方面。
宋代工匠更喜欢用宽阴线勾勒面部五官,以平凸效果凸现立体感,表情沉静,阴线衣纹粗宽、转折流利,收放自如,这枚持莲童子具有相当明显的宋代制玉特征。
但是,在莲花花瓣以及儿童的手臂等部位,存在一定的汉玉“八刀外分”的砣工技术。
也就是说,它在雕刻风格方面,既有汉八刀玉雕之风,也有宋代制玉的风格。
其次,在人物题材方面,那就更矛盾。
持莲童子的题材,都是出自于宗教宣传,也就是说来自于佛道的兴起,起源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在汉代,自然是没有这种题材的。
可偏偏这件玉器,有着相当的汉代玉器风格。
很矛盾吧。
第三处的矛盾,体现在烧古痕迹和玉质上。
行内人都知道,无论是出土古还是传世古,玉饰本身都会有一层麻麻点,不会很透亮,那是因为与土壤接触或者暴露在外间的时间过长,导致灰尘沁入所制。
这块玉器不同,玉质为和田青白玉,整体非常通透,就像一
块新玉。同样,在足底部的烧古痕迹上,也没有那种土沁。
这两样一结合,导致这枚持莲童子,怎么看都像是当代人仿制,甚至可以说仿制者的知识水准不够,仿得不伦不类。
兼职就是一枚四不像玉器。
因此,这块玉器,被归纳不受看重的大盒子中。
李承伸手将这块玉器捞出来,手心盘揉一下,呵呵一笑。
范伟嘉同样陪着李承笑笑,主动说道,“李少也看出这枚玉器的可笑了?我看呐,可能是哪个学徒自己做的,知识储备不够,水平能力也不够,结果弄出这么个不三不四的玉器。”
古董行,吃的就是眼力这碗饭,范伟嘉没看出蹊跷,李承当然不会帮他指正。
将手中的这枚五公分高的持莲童子颠了颠,笑着问道,“范掌柜,我看这枚玉器的玉质还不错,多少钱,我买下玩玩?”
不明白李承为什么要买一块一眼假,范伟嘉很是疑惑,“李老板,您要是把玩,这边还有一块和田羊脂级的手握,价格不会给你高的。”
说着,他伸手在多宝阁的抽屉中,那出一只锦盒,打开后递给李承。
很润,似有似无的奶黄色,大肚弥勒佛造型,底部带有一丝丝的红皮,确实达到了羊脂玉级别。
这种货色的好东西,李承还是很喜欢的,随即点点头,“行,那就……这两件,我都要了吧,你给个价。”
羊脂玉把件,四百多克,范伟嘉抹去零头,只报了六万,不算贵。更重要的是,他把那件和田青玉持莲童子,当成添头,送给李承。他将李承执意买下持莲童子,理解成对这件“四不像仿品”的好笑。
捡大漏了!
这枚持莲童子玉人,确实烧古玉器,但是,它不是现代仿品,而是南宋苏工仿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