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白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考
到初二时,宋向阳的各科成绩以及总成绩,基本都能稳定在班级前三名。而他堂哥宋向辉,还总是在七八十分上下徘徊。可怕的是,这个阶段的宋向辉,竟然还染上了打架、玩游戏的坏毛病。
一比较,宋家岭夫妻心里不平衡了,那个阶段,宋向辉可没少遭到宋家岭的辱骂。话说,如果打骂可以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没有难题了。
难道宋向辉不想好好读书嘛,难道他就想做个坏学生嘛。他也不想,但是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变成让人讨厌的样子。
这时候,就是他的父母,他的师长,该发挥作用的时候。可惜的是,现实中,多是落井下石的,最多也就是锦上添花,很少能雪中送炭的。
人生每个阶段都会有迷茫的阶段,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中心思想,没有基本信仰的时候,这时候能遇到导师,国外称呼为教父,那是可望不可即的。
做父母的,对待孩子的教育,如果你不能帮助孩子,但是也别打击孩子,不管是语言打击还是身体打击,都是拖后腿的一种。当然,这里的打击不是字面上的打。
因为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反击你。到后来,宋向辉开始躲着他爸爸,谁让他每次来对自己都没有好脸子呢。
到中考的时候,宋向阳以南风中学,新生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县一中。宋向辉差三分没有考上一中,只能读县城的二中。那时候大家对二中的印象可不好,觉得读二中的都是混子。
宋向阳清晰的记得,初三那个暑假,爸爸别提多高兴了。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边,有意无意间,他都会提到儿子考上县一中的事情。
虽然自豪之前他刻意的掩饰着,但是炫耀的神情总是藏不住的。用宋向阳妈妈的话,如果村里有先例,就宋向阳考上一中一事,宋家山高低都要办上几桌升学宴了。
在宋向阳读书的县城有个说法,考上县一中,基本上就半只脚跨进了大学的门槛。因为他们当时考上县一中的难度,比考大学还要难。
事实果真如此吗?简单来看,好像是这样的,如初中每个班考上县一中的人数,一般也就三五个人。而高考,每个班基本有一半,差不多三四十人,可以考上二本。
其实这里大家忽略了一个基数问题,因为高中都是经过中考后,选拔、筛选一轮后的百分比,也就是说基数不一样了。
高一
高中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出来,宋向阳只考到班里三十多名,特别是物理,竟然没有考及格。
宋家山为了减轻儿子的压力,还替他解压,意思刚上高中还在适应期,本来按照刚进校的排名,在班里也只有三十多名。再说了,同期比较,这可比初一第一学期好多了。
虽然对外宋向阳可以说,是因为物理老师有口音,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考好。但是他说不出口,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欺骗自己,他心里头隐约觉着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针对这个成绩,宋向阳内心是不会放过自己的,他几次三番找到班里物理成绩出众的同学请教。其中又数他向李茜萌请教最多,因为大家就坐前后桌。
李茜萌不仅是班花,听说她爸爸还是县里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富豪,做房地产商生意的。
这时候,随之而来的闲话来了,意思宋向阳就是假借请教问题,和班花套近乎,想攀高枝呢。这让宋向阳好不自在,也困惑了他很长时间。
大家发现没有?一个人不管是躺平,还是更努力,只要不和大众一样,就总是会遭到周围普通人的非议。
其实真相是,普通人自己普通也就算了,但是也不想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或者自己差,但凡出现这样的情况,就管不住自己的思想和嘴,就想胡乱发表评论。
那个寒假,在他政治老师的指导下,宋向阳有幸读了几本经典哲思书籍,如《道德经》《传习录》,特别是《毛选》。
尤其是《毛选》第一卷,当他读完《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章后,他突然意识到,世间竟然还有如此先进的思维,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当然,先进的思想不仅体现在理论中,更体现在解决问题中,否则理论就成了空洞的理论,知行一定要合一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
这里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一天,宋家岭来家里,看到宋向阳读的书,苦涩的笑了笑,然后直摇头,并问了一句:“这就是你看的书?”
比如别人说闲话,无非只是他们自己主观的认识,和实际大多数时候,都不能画上等号。任何人都很难短时间改变,包括他们自己。
解决问题的基础,首先是得要承认现实的基础上,然后才是最大化减少对自己的不利影响,如多花点心思在物理课上,这才是科学的总结经验。
何为科学的总结经验?就是说,要想使我们的决策真正靠近客观实际,接地气,必须基于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我们掌握的理论应该是相对先进的理论,而不是守旧、过时的理论;第二,这些理论必须经过自己多次实践验证,适合自己的理论。两者缺一不可。
看吧,世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但怎么实现呢?针对很多基本问题,很多人一辈子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要说其三了。
从这件事,宋向阳渐渐对客观实际有了新的感悟,就像老子《道德经》说的无为,无为不是要忘掉自己,也不是不尊重他人,更不是不做事,而是要按照规律做事。
做人做事,能做到这样的有几人?不拿自己当回事,也不要拿权威当回事,客观实际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面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每个人的性格一样,好与不好要看两方面,第一,对他自己的影响如何;第二,保持自己的同时,他能否尊重其他人的性格,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轮到自己身上也是如此,第一,自己的性格、习惯,自己能否清醒的认识到,这是基础;第二,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否最大化遵从客观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