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说的是心胸的区别,一个坦荡无私,一个只计较利益得失。
有什么意见,当面提多好,为什么要背后搞小动作?
而且,说话一定要负责,对别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对人负责,是说评论别人,要有事实依据,不可人云亦云、捕风捉影、见风就是雨。更不可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横加攻击。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对己负责,是说管住身口意,是一件长福德的事,会长久利益自身的事。
反之,非议、诬陷别人,是在造孽,报应是非常严重的。
他还讲了查案途中凭吊罗隐的心得。
在传说故事中,罗妈妈在家用菜刀砧板数落邻居、亲友,实际上就是身口意出了问题,从而触怒天神,将她儿子的“皇帝骨头”换成了“讨饭骨头”。
虽是传说,但教育意义极大。
而在背后拉帮结伙中伤、离间同事,那与罗隐妈的唠叨相比,罪孽不知要大多少倍了。
别以为人家听不到。他知、你知,天知、地知。这就有四方知晓了。天知地知就是鬼神知。鬼神在哪里?“离地三尺有神灵。”
这个鬼神与神灵,就在人的身上,在心里,在大脑的意识深处。这不是迷信,是科学。
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恶言与恶念,会被及时记录下来。谁记录?自己的灵魂和潜意识。
按照佛学上的说法,叫做第八识——阿赖耶识。这是一颗种子,会随业流转,永不磨灭。
随什么业?善业、恶业。
流转到哪里?来生来世,生生世世。
有的朋友心里可能又在嘀咕了:来生来世?那不是迷信么?
这问题无解,因为谁也没有死过,又如何回答?所以不去讨论。
但佛学认为,所有生命,包括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牲、饿鬼这六道众生,都有前世、今生、后世;所有事物,都有过去、现在、未来。
不去迷信。只将它当成一种学说来尊重和研究。
但有个问题一定会引起质疑:人死后,肉体会消灭,那意识是随肉体消灭了呢?还是能够离体而去,去往另一个地方,或者附着到另一个生命身上?
同样是无解,原因相同,不作讨论。
所以,灵魂和意识会不会随业往生这件事,还是不确定的。
那么,是相信它有好呢,还是相信它没有好?
时月认为,如果信其无,导致人的福报享尽、坏事做尽,可万一两脚一伸之后,发现那东西真有,悔之晚矣。
反之,如果信其有,那个第八识,那个“阿赖耶识”,那个不确定的将来,那么人就会更加自爱,自觉管住自己的起心动念,断除任何的恶言、恶念与恶行。这样既利益众生,又能问心无愧,临走时自信满满,多好!
听说大家都很会做生意,那么,今天这笔生意,怎么做才最划算,请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算一算。有心得的,欢迎探讨。
会议结束,回到办公室后,秦时月长叹了一口气,将自己放松在椅子里。
他感到好累,比破案还要累。
他今天这番讲话,差不多快将心都要掏出来了。
他当然明白,跟人讲一些远远高出其认知的事情,也许是一种徒劳。
庄子在《秋水》中说,“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曲士不可语于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场的很多人,在他们的人生经历里,恐怕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在他们面前谈论人生的取舍问题,身、口、意的问题。
这样的话题,实在是闻所未闻,也远远超出了其认知范围。
不过,明知对方缺乏而不讲,就一定对了?也许是更大的罪过吧。
听不听在别人,讲不讲在他,应该给人一个闻道的机会。
他是宁可自己徒劳无功,甚至成为笑柄,也要将善念播撒出去的。
不过,在内心深处,他大有当年杜少陵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的孤独与无语。
旧檀有《说教养》诗云:
教养是什么?
欲说境已低。
诗书从不展,
礼乐哪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