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就是说本论是以简要的文字,来开显大乘的广大教法。简单的说:本论可以说是依止瑜伽唯识的教派,来开展整个菩提道的修学法要,就是唯识学的菩提道修学法要。
比如说我们看般若部的《大智度论》,它也是一个总相,它有理论、有修行、有位次;《瑜伽师地论》,它也是一个总相,非常完整的教法。但是这两部论都是一百卷,相当的多。本论只有十卷,无着菩萨能够以将近十分之一内涵的文字,广泛的介绍大乘的法义,这一点是非常难得殊胜的,所以它有资格称为摄,就是这个意思。
甲二、释大乘
它到底是摄受什么东西呢?说是以总摄别、以略摄广,它到底是含摄什么东西呢?就是含摄整个大乘的法义。这个大乘当中,我们分成两段:第一段先解释大乘的内涵;第二段再用比较的方式,来说明大乘的不共。先解释大乘。
一、大
这个大,是约着法的法体、法的自体来说,叫做大。这个法体的大,这当中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是多跟胜。这个多是约它的量,大乘佛法的量是特别的广泛,不管是它的因地,不管是它的果地,都是时空无尽的广泛修学。不但是广泛,它的本质也特别殊胜,所以它是量多质胜,名之为大。量多质胜,法藏大师开出了五点:就是
发大心、解大义、修大行、趣大果、证大道
这当中的五项修行,前面的三个发心、正见、修行,是大乘的因相;后面的趣大果、证大道是大乘的果相。
首先我们把大乘的因相,作一个解释。这个因相,在佛法当中,我们一讲到因地,这当中的一个主导者,就是你的宗见、宗见。宗见的意思就是你主要知见。当然我们学佛有很多的知见,但是你对缘起的根本正见,你主要的知见,这是最重要的,这叫宗见。
大乘的宗见之所以称为大,我们作一个说明。在小乘的教法当中,它所依止的宗见,主要是依止空性。所以我们打开小乘的经论,不管是《阿含经》、阿毗达磨,你会看到在整个小乘的教法当中,它对生命的观察,或者说是生命的抉择,它主要是依止无常。就是说它用无常的思想,来遍观整个生命,不管是人事的因缘、不管内在的身心,都是以无常来观察。从它的生灭变异,他就感受到我们对生命是没有主宰性的,说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所以他从无常观当中,切入了整个生命我空的真理。当然他今天对生命的主要观察是空性,所以就带动他对生命的目标是一个出离心,他所修行的内涵是远离行。所以在整个声闻戒当中,它偏重在远离,也就是偏重在断恶,这就是它的宗见。因为他用空性的智慧来观察生命,就带动他对生命的目标、他的修行,当然影响他的果证,这个就是小乘的宗见。
大乘的宗见,它是依止中道实相。这个中道实相,智者大师的解释就是空、假、中三观。就是说:身为一个大乘的菩萨,我们应该要观察生命的缘起,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从一切法因缘生,它的本性是毕竟空当中,从缘起性空,而契入了大乘的空义,调伏心中的爱取,所以大乘学者也是修空。
大家会问说:这样子讲的话,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空义,它的重点在灭色取空,也就是说它的空是对立的。所以从大乘的角度来观察,其实小乘的空,严格上来说,它是我空、法有。它在主宰性这一部分是空;但是在法的差别当中,它是有执取的,就是说它的空跟有是对立的,你一个东西产生执取,就一定会产生对立。
大乘的空义是我空、法空相应的,所以我们经常讲大乘的空是平等的,说是入不二法门,它是一个平等的法界,它没有对立性。所以小乘的空是灭色取空,大乘的空是缘起性空,这一点我们应该要区别。
我们在修习中道实相的时候,也不能老是安住在空性。你一天到晚安住在空性,就会产生过失。什么过失呢?就是不乐众善,远离大悲。菩萨经常修空观,使令内心太过沉默,对于广大善法的修学、对于苦恼众生的度化,就会产生障碍,所以我们偶尔也应该从空出假。当我们从空性当中出来,观察这些因缘所生法的时候,这个时候假观很多。
这个假观,在大乘当中的传承有两个不同。就是,如果你今天是依止净土门,这个净土学者在修假观,他偏重在观察娑婆世界的苦,跟极乐世界的安乐,这样的一个对比。就是观察娑婆世界的过失、观察极乐世界的功德,而产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净土宗的假观是这样修的。如果你今天是一个圣道门,那是广泛的观察十法界的因果:观察九法界的惑业苦,而产生厌离;观察佛法界的功德庄严,产生欣求,而建立你的菩提心。
所以大乘修空观,是调伏爱取;那修假观呢,是产生取舍,善知取舍。在空、假当中,我们以中观来加以调和。就是你空观太强,以假观来引导;假观太强了,以空观来安住:这样子叫中观──使令你空、假的平衡叫做中观。
我们说大乘它的因地之所以称为大(就是说小乘的学者,基本上对生命的态度是远离,不管是三界的杂染法,远离;诸佛菩萨的功德,他也远离,他不生好乐的。大乘佛法的思想,是有所远离、有所追求。他远离的是杂染法;但是对诸佛菩萨的功德庄严,他修假观,他是好乐追求,无有厌足。所以它成为大。),就是:它的思考是中道的;不像小乘的学者,是比较偏激的。
这一点,我们应该从它的宗见,来带动不同的发心,也带动不同的修行,看到大乘因地的殊胜──它的一个量多质胜。这样的中道实相所开出的因地,它的结果是趣大果跟证大道。趣大果是约着他果报的受用,证大道是约他所觉悟的真理,他所觉悟的真理,是中道实相理,不像小乘是一个偏空的法性,它是中道的理性。他的果有三身、四智,种种的万德庄严。这个是讲到大乘果地上的量多质胜,这个地方是讲大义。
二、乘
接下来我们看这个乘:前面的大,是从法体上来开显这个大;这以下是依止譬喻。身为大乘法,它的内涵,以车乘来作一个譬喻。这个车乘有运载,它能够使令我们从痛苦的此岸,而运载到安乐的彼岸。
能入——上达真理成就自利的功德
能出——下化有情成就利他的功德。
这个运载开出来有两层意思:第一个,这个车乘有能入义跟能出。这个入,什么叫能入呢?就是上达真理,成就自利的功德;能出是下化有情,成就利他的功德。这个车乘,它能够引导我们进入真理,又能够引导我们从真理出来,广摄方便、度化众生。
我们可以这样讲:这个大乘的车乘,当我们修从假入空观,这样子叫做能入。把我们的心识,从有相而入到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把我们心中爱取的杂染,洗刷干净,成就根本无分别智。从这样的一个清净平等的法界当中,我们也可以再出来,这一点就不共小乘的学者。
小乘的乘,它进入到空性以后,它出不来,它没办法出来的,这个车乘是单方向的,它不能来回的。大乘的车乘,它可以去,也可以来。它可以从空性,再从空出假;从无相平等的法界,它又能够带我们来到这些因缘的差别相。这个是讲假观,后得智。这就是车乘。这个大乘的车乘是可以去,又可以来,所以叫做乘。
以上,我们是就着大乘的本位,解释大乘法门的量多质胜。我们再看第二段,第二段我们是用一种对比的方式。身为大乘佛法,它的一个特色,应该以一种比较的方式来加以区别。
蕅益大师把有情众生,分成四种种性。我们先看第一个:
一、依止邪见,起惑造业,成三涂苦果——破败车乘
第一种人是一个生死凡夫,他也没有经过佛法的教育,所以他内心当中的知见是邪见,这邪见最重要的就是拨无因果。就是生命只是一个偶然,没有任何理由,这个人会产生安乐的果报、这个人会产生痛苦的果报,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所以人生只有今生,你死亡以后,人死如灯灭,你只能够活一次。所以你造善造恶,都没有多大的意义。归依三宝、断恶修善,这件事情完全没有任何的好处。这样子的一个思考,就很容易带动我们心中的烦恼去造罪业;因为你没有依止生命的宗见,你只好依止你的妄想,心随妄转。
一个人心跟境接触的时候,你不是依止智慧观照,你就是依止你的感觉,两种情况而已。你是什么感觉,你就去做什么事,那这种人就很容易堕落到三恶道,叫破败车乘。他今天会产生这样的行为、会招感这个果报,就是他刚开始的时候,对生命的知见产生错误,就造成了三涂的种性。
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