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摄大乘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一页,
丑二、广释闻熏习。
蕅益大师在《佛遗教经》的注解当中,把佛陀的一代时教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善业力,第二个部分是正念力。所谓的善业力,就是说我们依止布施、持戒、忍辱这样的造作,能够成就世间的功德;所谓的正念力,就是我们依止精进、禅定跟智慧的修学,能够成就出世间的功德。蕅益大师就把《佛遗教经》分成了善业力跟正念力这两种的功德。这两种功德,在《大宝积经》,佛陀作了一个比较,说:
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
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
假设我们今天用满恒河沙的七宝来供养十方诸佛,即使这么大的善业,也比不上我们能够专心的,乃至于在一天当中来修习寂静。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因为我们依止善业力所成就的安乐,这样的力量不能够去抗拒、或者说是调伏我们心中的烦恼罪业。所以我们只是靠善业力的资持,我们的安乐是非常的脆弱,随时有被烦恼、罪业破坏的可能性,所以这样的安乐是暂时的安乐。我们内心当中,能够产生正念的观照、产生寂静的力量,这种安乐是不可破坏的,是究竟永恒的安乐。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身为一个佛弟子,刚开始修学,当然是依止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来成就善业力;但是等到我们开始上路以后,如何赶紧把心中寂静的力量生起来,我相信这是所有佛弟子共同的目标。这个寂静的功德,如果详细的分析,有大乘跟小乘的不同。小乘的寂静是安立在空性的体性上,大乘的寂静是安立在真空妙有。换句话说,小乘的寂静,他只能够自受用;大乘的寂静,他在自受用当中,能够生起大悲心,广泛的摄受众生,使令众生也能够得到安乐,有他受用的功德。
从小乘空性的寂静,到大乘妙有的寂静,这样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建立阿赖耶识。假设我们在观察生命的时候,忽略了阿赖耶识的存在,生命的相续就变成不可能,所谓真空妙有的真理也就不能建立了。所以在观察缘起的时候,建立阿赖耶识,能够使令我们从一种完全的空性,进入到真空妙有的真如,从空性到真如的转折点的一个过渡时期,阿赖耶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它非断、非常的一个相续的力量,就能够使令我们从小乘的空性,而建立到大乘的真如。
所以本论当中,论主讲到大乘的十种殊胜法门,第一个讲到所知依,就是要在我们内心当中,很深刻的建立阿赖耶识缘起的一个观念。这个观念,在本科当中,讲到[广释闻熏习],就是讲到依止阿赖耶识,所生起的杂染缘起跟清净缘起,这一科是讲到清净的缘起。前一科是一个略说,这以下是广说,广泛的说明我们这个阿赖耶识如何生起清净的善根?善根是怎么生起的?生起以后,它如何的相续?乃至于这个善根有什么样的差别品类?在这一科当中都会详细的说明。
丑二、广释闻熏习(分四:寅一释妨难;寅二辨品类;寅三明所摄;寅四显次第增)
寅一、释妨难(分二:卯一释净心种;卯二释种所依)
卯一、释净心种(分二:辰一别问;辰二总答)
辰一、别问(分二:巳一染为净种难;巳二未习无种难)
巳一、染为净种难
广释闻熏习当中分成四科:一、释妨难;二、辨品类;三、明所摄;四、显次第增。就是把这个清净善根生起的因缘,它的差别品类,以及它生起的次第,都作一个说明。我们先看第一科释妨难,[释妨难]是问清净的善根是怎么有的?这当中分两科:一、释净心种;二、释种所依。净心种当中分成两段:一、别问;二、总答。别问当中分成两科:一、染为净种难;二、未习无种难。我们先看第一科,染为净种难,看论文:
复次,云何一切种子异熟果识为杂染因,复为出世能对治彼净心种子?
这一科[染为净种难],这个[染]就是杂染法,说杂染法怎么能够生起清净心的种子?就是你是杂染的,怎么能够创造一个清净的种子呢?提出这一个问难。好,我们看论文。为什么身为[一切种子异熟果识]、这个阿赖耶识,它是一个生死杂染的因缘?我们可以这样讲:所有的烦恼、罪业,所有老、病、死的果报都是阿赖耶识所延伸出来的,所以它是一个[杂染因]。阿赖耶识身为一个[杂染因],怎么能够生起出世间能够对治杂染法清净性的种子呢?就说你是杂染的因,怎么能够生起出世间对治杂染的清净种子?
这个地方的大意是说:阿赖耶识的生起,是有种子才能够生起的,这个种子有本性住种跟习所成种。[本性住]是本来有的,习所成是后天的熏习才有的。这一段是问难本性住种,就是说阿赖耶识怎么会本来就具足无漏的善根种子呢?因为你是杂染,这个善根种子是清净的,你怎么能够把它生起来呢?这一段是问难[本性住种],这个是[染为净种难]。
巳二、未习无种难
这个地方是问难习所成种。如果我们今天幷没有经过清净心的熏习,怎么会有善根的种子?就是没有熏习,不应该有种子的!看论文:
又出世心,昔未曾习,故彼熏习决定应无。既无熏习,从何种生?
无始劫来,我们内心的状态,简单的讲就是[心随妄转],每一个人不管造善、造恶,都是活在无明妄想当中,没有离开十二因缘的[无明缘行],乃至于生、老、病、死的力量。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当中,从来没有生起这种清净的无分别智,这个[出世心]就是根本无分别智,我们没有这种清净心,换句话说我们未曾有清净心的熏习。没有这种熏习,清净心的种子是怎么产生的?因为你要有种子,一定要有这个现行法的熏习,有两个法的熏习:有清净心跟阿赖耶识在那个地方同时同处的运转。那我们没有生过清净心,怎么会有这个种子呢?这段是问[习所成种]。就是以这两个问题,来问难大乘的阿赖耶识是怎么能够生起善根的?
辰二、总答
论主以一个答案,总答前面两个问题。
是故应答:从最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种子所生。
身为一个生死凡夫,我们内心寂静的力量,这第一个因缘是怎么生起的呢?这当中有两个重要因素,能够使令我们生起寂静的力量:第一个,[最清净法界等流]。[最清净法界]是佛陀自受用的一个大般涅盘的境界,佛陀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内心安住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离诸对待的安乐法界,这个法界是最极清净的,没有烦恼障、没有所知障的垢染。佛陀在这样一个自受用当中,依止他的大悲愿力,生起他的[等流正法],这个[等流正法]广泛来说有五层:色、声、香、味、触;狭义来说,主要就是语言文字这种佛陀的教法。
佛陀的教法为什么叫做法界等流呢?就是说它本身虽然不是清净法界,但是它能够引生我们趋向于清净法界。比如说:这个船,船本身不是彼岸,但是我们内心当中依止这个船,能够引导我们趋向彼岸,它本身不是彼岸,但是它有引导我们趋向彼岸的力量,所以叫做等流,它有这种等流的力量。也就是说,必须有佛陀的出世说法,我们众生才有得度的因缘,这是第一个,必须有佛陀清净等流的教法出现于人间,这是第一个因缘。第二个,[正闻熏习种子所生]。弟子们必须要经过历代善知识的传承,能够正确而不错谬的听闻,经过听闻乃至如理思惟以后,我们就能够生起这种寂静的善根。第一个必须有正法的流传,第二个要如理的听闻。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智慧善根的观照力,主要的因素就是靠听闻。
在禅师的语录当中,讲到有一个禅师,他读到
《法华经》: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他产生了疑惑,不明白。说:一切法有很多的生灭相,为什么说每一个法的本性是寂灭的呢?他在生灭跟寂灭当中,产生一个矛盾的疑惑。这个时候,他就去参禅,内心当中不断的去思惟、消化这个文字的义理。长时间的打坐,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冬天过去春天到来。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他在寮房打坐,听到黄莺的鸟叫声,突然间开悟了,豁然开朗。豁然开朗以后,他就讲出他体验的偈颂,他说: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春到百花开,黄莺鸣柳上。
说:一切法的本性虽然是寂灭相,但是这个寂灭相是不障碍缘起的,虽然一切法是寂灭,但是有春天的因缘,使令百花盛开,黄莺也在柳枝上叫。所以说,身为一个禅师,他的内心刚开始是活在自己的妄想当中,这个时候[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这是清净法界等流正法,刚开始进入到这个禅师心中的时候,它的力量是薄弱的,对他的生命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力。但是这样的一个文字,在心中不断的串习、不断的消化,总有一天,这个种子不断的熏习累积,它就会产生一个光明的力量,使令在妄想当中,对生命产生如实的观照。
所以这个人的清净心怎么生起?他为什么能够通达生命的真相,产生这么大的觉悟、产生这么大的一个行为的扭转?他刚开始也是一句话进去而已,就是从[最清净等流正法],我们[正闻熏习]产生一个[种子],这样子慢慢慢慢引生我们的出世心。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佛陀的出世,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好处,但是最重要就是:佛陀演说很多语言文字的正法,使令我们有得度的因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因素。这个地方是总答这个清净的善根刚开始是怎么生起的?就是由于听闻正法、如理思惟而生的。
卯二、释种所依(分二:辰一双关征难;辰二答喻俱转)
辰一、双关征难
他经过听闻以后,生起了这个无漏的善根,生起以后,它依止什么而住呢?它应该住在哪里呢?这个地方是讲到无漏善根它如何的相续。这当中分成两段:一、双关征难;二、答喻俱转。先看双关征难,看论文:
此闻熏习,为是阿赖耶识自性?为非阿赖耶识自性?若是阿赖耶识自性,云何是彼对治种子?若非阿赖耶识自性,此闻熏习种子所依,云何可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