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28章 第28集《摄大乘论》【2 / 3】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根本分别,谓阿赖耶识。

所有的分别当中,最微细的分别就是阿赖耶。这阿赖耶识的分别,它只是自性分别,它是不带名言的一个直觉分别。为什么叫根本呢?因为它是一切法生起的根源,一切法都是从阿赖耶识的种子所生,所以它叫做根本分别,因为它是一切法的根本。从阿赖耶识当中,它一动,一念的妄动,就产生了能所。从所分别来说,第二个:

壬二、缘相分别

二、缘相分别,谓色等识。

阿赖耶识一动以后,就产生了身心世界,有一个所缘的相分跟能缘的见分。所缘相是色等识,这个色包括色、声、香、味、触五尘,还有眼、耳、鼻、舌、身六根,五尘、六根这十一个法都是色法。这个色法为什么是分别呢?因为一切的分别,都是色法所引生的,它是分别的一个所缘相,所以它也是一种分别,它是缘相分别。就是它是分别的一个所缘相,没有这十一个色法,我们的分别心就不能启动了,色等识就是十一个色法,叫做缘相分别,或者我们叫相分。

壬三、显相分别

三、显相分别,谓眼识等,并所依识。

显相分别就是我们能够明了的见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有六个识;还有第六意识所依的第七意识:就是整个前七转识,都是一种能分别,它能够显现、照了一切的相状,叫显相分别。

如果诸位研究过《大乘起信论》,就知道这个叫三细烦恼,就是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以后,迷真起妄,从一真法界,变成了一种能所对立的无明状态,最微细的状态,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这个所谓的三细的烦恼,就是根本分别、缘相分别、显相分别,这个是阿赖耶识,这个时候还没有谈到业力,只是一个个体生命的产生,从一个平等的法界、整体的生命,开始产生个体生命最微细的分别,这个叫根本无明,叫做一念不觉生三细。这以下四、五、六、七、八,就是境界为缘长六粗,由于我们的业力、思想的关系,这个分别就愈来愈复杂。我们先看业力的关系,第四、第五都是由业力,这个分别产生很多的变化。

壬四、缘相变异分别

四、缘相变异分别,谓老等变异,乐受等变异,贪等变异,逼害时节代谢等变异,捺落迦等诸趣变异。及欲界等诸界变异。

前面的三种分别,是个体生命最微细的根本分别,根本无明。这么一个微细的无明当中,我们开始造业,当我们付诸业力的行动以后,这个分别就会产生很多的变化,叫做变异──缘相变异,从前面的所缘相,产生很多的变化。

我们看什么变化?谓老等变异,有业力了以后,就有老病死的问题了,形状衰老相、病痛相、死亡相,就有很多的变异,生相的变异。乐受等变异,前面是色身的变异,这里是内心的变异。就是我们造了业力,如果是善业的业力起现行,产生乐受;罪业的力量现行,产生苦受;或者是不苦不乐的舍受:我们随顺业力的变化,内心的感受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变化。

贪等变异,我们在这个果报当中,这贪瞋痴烦恼也有很多变化。比如说你要是变成一条蛇,瞋心变重;要是变一只鸽子,贪心就变重:这烦恼也是因为业力的关系,而不断的变化。

逼害时节代谢等变异,这个逼害是我们这个果报体,由于业力的关系,有时候被打、被杀,或者车祸、灾难等等,就产生很多的变化,很多被逼迫、伤害的变化。这个时节,是指的春夏秋冬,气候有时候冷、有时候热,这个冷热的气候变化,就是时节代谢变化。

捺落迦等诸趣变异,捺落迦是地狱,地狱、饿鬼、畜生,六道种种的变化。或者说是欲界等诸界变异,这个三界的变化,有时候欲界、有时候色界、有时候无色界的变化。这些都是缘相变异分别,我们这个果报体,由业力的关系,产生很多很多的变化。

壬五、显相变异分别

五、显相变异分别,谓即如前所说变异,所有变异。

我们第六意识的心,在面对前面的老病死、快乐、痛苦种种三界变化的时候,我们内心也会产生变化。前面偏重在果报的受用;这个地方,因地,你面对这么多变化,你是产生一个如理作意、或者不如理作意?那这当中就很多变化,就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产生一个内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叫做缘相变异分别,你内心的变化叫做显相变异分别,就是由如前所说缘相环境的变化,引生你内心的分别变化。

前面的三种分别──根本分别、缘相分别、显相分别,它是没什么变化的,那是阿赖耶识微细的无明;四、五这二科,变化就很多了。佛法讲苦谛,四圣谛第一个苦谛,

四圣谛: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佛陀讲苦的意思,有时候我们讲,其实六道也有快乐,天道难道不快乐吗?人世间也有一些快乐,只是快乐比较少,痛苦比较多而已。但是佛陀为什么讲苦谛?这三界是苦的,把整个三界的快乐都否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这样子的,佛法的苦谛是安立在变异,就是无常,虽然它是快乐,但是这个快乐有不安稳性。就是说你今天拥有这个快乐,但是你不知道这个快乐什么时候会失掉?你不知道,你不能作主。你不能作主,就好象一个人住在一个漂亮的房子,这个房子随时会发生地震一样,那种不安稳性的存在,这个就是苦!所以佛法的苦是安立在无常,就是这个变异,这个地方要知道。否则有人说:诶,佛陀的四圣谛此是苦,汝应知,那人世间也有快乐?这个快乐是变异的。

壬六、他引分别

六、他引分别,谓闻非正法类,及闻正法类分别。

前面的分别是由业力引生的分别,这个地方是讲思想引生的,就是由他人的引生而产生的分别。这个思想有两种:一个是他人引生,一个是自己引生的。他人引生,就是说我们依止一个恶知识,听闻了一个邪法,产生邪知邪见的想法;或者我们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产生正知正见的想法:这种分别是他人引生的,是善知识、或者恶知识的宣导引生。

壬七、不如理分别

七、不如理分别,谓诸外道,闻非正法类分别。

壬八、如理分别

八、如理分别,谓正法中,闻正法类分别。

前面的他引分别是他人引生,这以下的七、八,是你自己的思惟引生的。不如理就是说,你听闻了一个邪法以后,你自己在寂静处,一次一次加以消化思惟,这个时候,产生一种非正法类的分别,这就是一种邪见。我们知道想法跟见是不同:想法是不坚固的,它只是一个听闻;但是这个听闻经过思惟以后,就变成一个知见了,这个知见就很难改变,这个叫邪见。如理分别就是在正法当中,听闻正法以后,我们如理思惟,产生一个坚固的正见,这就是正法类的分别。

我们造业,这个业的强弱,这当中,你的知见是一个重要的主导者。在佛法当中,你同样是布施、持戒,但是你不知道布施、持戒所为为何?你没有佛法的正见、没有轮回的观念,你不知道善业、恶业的观念,你只是布施、持戒,这个善业不大,这叫悠悠泛泛的善业;别人叫你造善业,你才去做,这种善业不大、不坚固的,得果报也不会太强烈。

如果你知道你为什么要持戒:诶,持戒能够得到安乐的果报。你深信因果,依止强大的这种知见,产生强大的意乐去持戒,这个业就很坚固了。为什么我们在快乐果报产生的时候,有些人的果报很脆弱?他很有钱,没多久地震发生破坏了,或者被人偷走;有些人安乐的果报现前的时候,火不能烧、盗贼不能抢?因为他因地造业的时候,其心猛利,犹如金刚。为什么?他有知见的资持。

恶法也是这样,佛弟子造罪业跟外道造罪业不同的。你说佛弟子受了戒,还去犯戒,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不对!明知故犯的罪比较轻。为什么呢?因为明知故犯,你是一时的烦恼控制不住,你在造的时候,你有正见、你有惭愧心,你可能是方便时、或者根本时、或者成已时起惭愧心。什么叫惭愧心?惭愧心就是你造业的时候,你踩了煞车,这个车子撞过去,你踩了煞车,但是没有把它煞住,还是撞上去了,但是他毕竟踩了煞车。

外道在造业的时候,他是不知道什么叫因缘果报,反正及时行乐,他造业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就是无惭无愧。无惭无愧的造业,就是这个人他不踩煞车,全速的撞过去了。所以你看有些人业障现前,他哪一个地方产生什么病痛、生什么肿瘤,他稍微忏悔一下,好了。有些人他果报体障碍现前的时候,忏悔很久,他这个果报体还是很坚固,这跟他因地有关系了,就是他因地造业的时候,他有忏悔。外道他造业,他是不忏悔的,所以邪见──就是无知所造的业是最重的,无知所造的业最重。

所以,你不要说:诶,我研究戒律,但我根本做不到!你做不到,但是你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即使你一时很多的微细戒做不到,但是你知道这不对,你有惭愧心,这个是非常珍贵的。

所以我们讲声闻戒的基本精神──少欲知足,它制贪。菩萨戒的基本精神,我们上次讲过《瑜伽菩萨戒》,菩萨戒的持戒精神:增上惭愧。你看在所有的戒当中,特别是在中品以下的戒,只要这个菩萨产生增上惭愧,佛陀判罪都判得很轻,在菩萨戒里面。就是因为他的业轻,他这个业在造的时候,他踩了煞车,而且他这个人有进步空间。所以在这个分别当中,我们如理分别产生的正见,跟不如理分别产生的邪见,这对我们未来造业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壬九、执着分别

九、执着分别,谓不如理作意类,萨迦耶见为本,六十二见趣相应分别。

这个执着分别,就是依止不如理作意产生的萨迦耶见,这个萨迦耶见就是我见,这是一切生死流转的根本。这个我见,就是在五蕴的身心变化当中,执着有一个不变化的我:说这个五蕴是生老病死的,我是不生老病死的,这个五蕴死掉,这个我来生再得一个新的果报,这个就是我见。我见开展出来有六十二见,这六十二见都是跟我见相应。

六十二见我们简单的讲一下。印度的外道,他的我见,简单的说,就是断见跟常见。什么叫常见?就是离蕴计我,这个我见是离开了五蕴,另外有一个我,所以五蕴是生灭的,我是不生不灭的,这个五蕴死亡以后,这个不生灭的我,再去得一个新的五蕴,流转当中有一个不变化的东西,一直的保存下去,这叫离蕴计我。不过这个离蕴计我,起码他深信因果,因为它是常见。

这个断见就是即蕴计我,我们一般凡夫的我:或者色身是我,我老了、我病痛了,以色身来当自我;或者是受想行识为我。那这个五蕴它是生灭法,你以五蕴为我,所以这个人死亡以后,这个我就消失了,就会落入人死如灯灭的断灭见,就是你只有今生。这种知见,一个人只能活一次,就会带动一个人及时行乐的观念,因为你只有今生,归依三宝、断恶、修善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这个叫做断见,对生命产生断灭见,就是即蕴计我。总之,断、常二见的相互作用,产生六十二见,这是一切的生死流转的根本。

壬十、散动分别(分二:癸一标;癸二释)

癸一、标

十、散动分别,谓诸菩萨十种分别。

前面的九种分别,都是凡夫、外道引生的,偏重在凡夫杂染的我见跟杂染的法见,不管是我见、法见,都是以五蕴的法、杂染的法产生颠倒。这以下的分别,是菩萨在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的时候,对于清净佛法产生的执取,这种清净的法见,是不共于凡夫、也不共于外道、不共于二乘的。大乘菩萨的十种分别,我们把它念一遍:

癸二、释(分二:子一列十散动;子二显成对治)

子一、列十散动

一、无相散动;二、有相散动;

三、增益散动;四、损减散动;

五、一性散动;六、异性散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