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八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呵呵,真没有想到,这次来日本能够碰到应先生。怎么样,吴先生答应了吗?”
“嗯,虽然不知道到底贴多少目合适。不过现在贴5目半应该是不够的。一步棋的子效,肯定不止5目半……”
李小强就处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中。在接下来的第4盘比赛中。李小强好像没有花什么力气就把比赛赢了下来。并不是说这盘棋李小强发挥得有多好。只能说他“放得很开”。反观他的对手,估计是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整个技术动作完全变形。完全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让李小强轻松获胜。
“现在到了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的时候了,谁能够告诉我,李小强的‘巫术’为什么每次都能够闪闪发光呢?”
“难道真的需要超一流棋手才能够阻挡李小强吗?为了日本围棋的尊严,无论如何都拜托大平先生和山城君了。”
对于他们的看法,骄傲的人类是受不了的。最主流的观点,围棋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人类的分析和研究也进行了几千年,从积累和进化的角度来说,怎么着也应该到了一个“高级阶段”吧?
藤泽秀行的“分钱论”在围棋界已经存在了很久。必须承认,日本围棋界其实是有明白人的。说实话,“分到51块的”想法并没有什么不好。在下围棋的时候,赢半目是赢,赢100目也是赢。如果我能够很清楚的赢半目,我为什么要花风险去赢100目呢?
白石九段在日本围棋界也没有什么名气,好像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他唯一一次在国际赛场中露面,就是在刚刚结束的“富士通杯”中露过面。在真实的历史中,他是唯一一位曾经入选日方擂台赛阵容,而没有下过比赛的棋手。
很显然,面对状态正佳,气势正旺的李小强。日本围棋界好像也没有指望白石九段能够阻击李小强的连胜势头。擂台赛这样的赛制就是这样,如果让一位棋手下疯了的话,他的水平好像就可以凭空高上2段。
李小强心里苦笑,心说我倒是很想参加92年的第2届比赛。不过可能性不大吧。过上几年,由于一些政治上的问题。中国大陆棋手都没有参加第2届应氏杯。这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李石佛碰到崔毒的时候,照样被人家那种“毒蛇下法”缠得脱不开身,没有办法从从容容的下自己的“控制围棋”。崔毒之所以能够成为真正的“李石佛”克星,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连李石佛都有“控制不了”的时候,更何况这个年代的其他棋手。
日本围棋老是认为自己已经进入了“高级阶段”,所以他们总想着“不战而屈人”。特别是和李小强对局的棋手,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想法。例如淡路先生下的那步“小尖”,无非就是想“控制”李小强。李小强正是随时随地都想挣脱这种“控制”。所以“他的巫术总是能够闪闪发光”。
来“研究会”会的当然都是棋手,这个时候,林海峰先生领着一位非棋手身份的人走了进来,这个人虽然不是棋手,不过他在围棋界很有名。也算一个“围棋人”。看见这个人走进来,罗教练热情的和他打招呼:
日本围棋界的“大讨论”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那就是:
没有多少棋手有资格这样做!
谁来阻挡李小强的前进步伐!
李石佛的棋虽然看上去很平淡,他也很少会主动挑起什么战斗。不过他的力量之大也是公认的。他不战斗,并不代表他不会战斗。和战斗相比,他更喜欢“控制”而已。在这里面,总有一种“不战而屈人”的味道在里面。
“这件事情,真的没有改变吗……”
由于年龄上的差距。李小强和应老先生显然没有多少可以交流的地方。唯一能够和他交流的,好像只有围棋规则的问题了。
“李小强的巫术再次发威,羽根先生败在一个‘大头鬼’上面。”
比赛结束的第2天,日本“棋道”杂志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杂志社把这封“读者来信”透露给其他新闻媒体:
他的贡献不仅仅是“应氏杯”,其实他对围棋不遗余力的普及工作贡献更大。
日本围棋的核心思想,就是“分到51块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风险的“分到51块钱”。这是日本围棋的主流思想。这种思想发展到最高境界,就是小林光二,李石佛,孔二杰那样的“控制流”。的确,“控制”就是日本围棋的核心思想之一!
“哈哈,这样说来,小强你是赞成贴7目半的?”
一番交流下来,应老先生顿时把李小强引为知音。要知道,这个时候“应氏围棋规则”刚刚出现在世人面前。除了台湾地区外,比李小强更了解“应氏围棋规则”的人还真的不多。作为一名围棋规则的狂热爱好者,他不把李小强引为知音才怪。
应老先生显得很高兴,也很热情,估计是心愿达成的缘故。他一边回应罗教练,一边好奇的大量李小强:
李小强看着面前的老人,他在心里盘算:
“世界青少年应氏杯”,“大学生应氏杯”,“计算机程序应氏杯”……这一系列的“应氏杯”对围棋的普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他的贡献,还体现在围棋规则上。
“小强你是古棋传人,你对古棋规则怎么看呢?”
一老一少在那兴高采烈的交流。他们谈论起一些围棋规则的问题,有些甚至连林海峰先生都插不上嘴。应老先生聊得兴致勃勃,他突然话题一转:
“棋盘上的巫师不仅在棋盘上表现神奇,他甚至打破了我们行业的潜规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