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无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洪水退却十分迅速,不过两日便恢复到了平常的水位,更重要的是,自从陛下在城楼上与天地沟通后,雨势就减弱甚至停了,这引发了百姓的极度好奇。
有人说是因为宋朝太背了,先是汴京城破,二帝被掳,后又是匈奴血屠安平县,辽国叩关,这都是说明老赵家的风水不太行,当年就不应该将皇位让给弟弟。
更有人说是因为国运未曾气绝,陛下是上天安排来救大宋于水火的,听说燕云十六州都有可能收回来。
也有人不在乎那些远的事情,只在乎陛下能不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还能不能安心种地。农人不求盛世繁华,只求能够安心种庄稼。
这几日韩冲忙得不可开交,政务全都堆积到他的案头,少了韩丞相的帮助,他第一次感觉身为帝王效率竟然如此低下!
六部的官员被陛下整日盯着,只好加快速度落地政令,所有人都咬牙挺着,毕竟如果挺不过去,仕途就到此为止了。
“陛下!韩丞相有消息了!”王清急急忙忙进来说道,这几日他看着陛下连轴转,要说不忧心那是假的,毕竟相处了这么久,王清可是将陛下看得比任何人都重要。
韩冲听到这句话人都精神了几分,连忙看向王清,“真的?人在哪里?”
“就在云台县的山林里,只是摔断了腿脚,不便移动。”
“人没事就好!”韩冲对此已经十分满意,连继续处理政务的动力都有了。
户部、工部、兵部三部联手,赈灾事务逐渐走上正轨,韩冲也放手让他们去做,等再次见到韩丞相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中旬了。
韩丞相还不能走动,韩冲特意允许他乘坐肩舆出入,韩丞相还没来及感动几天,边关来军报了。
原来自从韩冲下令断粮以后,军中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固守屯田,等待时机再和匈奴对战,而另一派则完全是采用以战养战的方式,在草原上当起了土匪,杀掉匈奴人的牛羊马匹,抢走他们的粮食财宝。
武穆则是坚定不移的后者,在草原上三进三出,搅得草原无法安宁,建州和燕州两大匈奴贵族常驻地已经对大同的勿吉部颇有怨言。
勿吉部更觉得自己委屈,完颜赟心想,我不过是关了个汉人,就被左右夹击,宋人打我,匈奴人排斥我,可我又有何错?
若是等汉人的分化、拉拢、打压之策有效的时候,匈奴三大部族最后能不能活下来都难说啊!
朝中也因为这个消息分成了两派,有人抨击武穆,有人欣赏武穆,文风颇盛的大宋学子们更是为着最近发生的国家大事辩个三天三夜。
此时的军报,便是武穆传回来的。
他在信中写道已经和燕云地区的汉人取得联系,他们将要联合作战,将燕州、西京、大同的匈奴人全都赶走。
燕云地区的汉人是前朝时候各地势力割据,后来沦为有争议的地方,到后来就被金人霸占了去,匈奴人放牧的地方一直向西延伸到阴山北一带。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匈奴虽然抢走了地盘,但对里面的人是管不动啊,管理汉人的成本太高,滥杀还可能引得剩下的汉人不死不休。
是以,匈奴人只好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这些人主动犯错,然后再将人看管起来,避免内部哗变,没想到越管越不好管,这些年和汉人的关系是越发处不好,只会让人成为奴隶或者干脆一刀杀掉。
这些人中,首领是一个叫做宋钱的人在拉拢各位英雄豪杰,因不满匈奴的压迫统治,带着两千人和匈奴人开展游击战。
武穆能和这人获得联系,纯粹是因为在草原里迷了路,路过山头的时候差点把对方当成匈奴人端了,不打不相识。
所幸宋钱消息渠道广,认出了那是自己惹不起的宋朝战神,才免了一阵干戈。
有了宋钱的帮助,武穆在燕云地区就像在自家后花园,把匈奴三大部族全惹了一遍,然后堂而皇之驻守在雁门关外。
完颜兀怒不可遏,集结了五千人和大宋宣战,正往雁门关、大散关而来。
韩冲放下军报,现如今再去怪罪武穆已经没有意义,既然匈奴宣战,那便战吧!
“前有靖康之耻犹未报,后有二帝身陨敌方,匈奴人杀我宋人无数,如今更是集结了大军而来,那便打他个落花流水!”
户部和兵部的几位官员被陛下召见,彼此一碰面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赈灾事务推进顺利,他们最近也没有犯什么错,陛下忽然召见所为何事?
很快他们便知道了,因为韩冲要求户部盘算家底,能否支撑得起战事。
胡尚书一听都要哭了,“陛下啊!江北的三大粮仓如今只剩下一个应天仓未开仓放粮,里面的粮食还要避免秋收欠收呢!此时和匈奴宣战并非最佳时机啊!”
兵部尚书也要哭了,南方此番受灾情况人员伤亡已经过千,已然元气大伤。若是再勾新丁,恐怕明日他们就是百姓家中饭桌上被骂祖上十八代的人。
韩冲沉声说道:“朕何尝不知现在不是宣战的最佳时机,只是此番匈奴人已经南下,要么被动挨打,要么主动出击。何况和匈奴人对战也绝对不能随着对方的节奏了快刀斩乱麻,就要实行拖字诀。”
拖?
胡尚书的哭声戛然而止,若是拖着的话,倒还可以缓一缓,毕竟等秋收了中原大片田地的收成就能养活一大半的人,若是南方复种后能够有所收获,度过今年冬天并非难事
“这一次宣战就要避其锋芒、攻其不备,朕不打算勾新丁补充,武穆手下有两万人,怎么打是他的事,朕只提出要求,只能给他补充一半的粮草,另一半,就要他在匈奴人手中抢过来了。”
胡尚书犹犹豫豫,对陛下的提议十分心动,又觉得哪里不太妥当,抬眼看到陛下志在必得的神情,胡尚书最终还是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