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二〇〇章 杨门七子【1 / 1】

星辰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于是乎,这个他也收下了。

这会儿戚继光已然成年,戚景通听闻杨聪招收门生的消息,自然是连忙八百里加急发出请求,恳求杨聪收下他儿子。

这愣头青正好是北直隶容城人,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收到的消息,一听闻杨聪招收门生便自己找上门来了。

其实,这个人杨聪也是有那么一点印象的,因为这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明第一铁人”,拿命死磕严嵩的杨继盛。

如果他也放开了招,估计很多举人都会跑过来,毕竟他这状元郎的名头可不是盖的,而且会试又正好在京城举行,能进物理学院学习,还能免去赶考之苦呢。

秀才如果不能进衙门充当官员或者小吏,那基本上跟平常人没多大区别,有点办法的还能弄到几十亩免税的地,过上温饱的生活,没什么办法的,那就只能跟普通老百姓一样,日日为了生活而奔波了,尤其那些屡试不第的秀才,差不多都因为赶考耗费太多而债台高筑,穷的那叫一个叮当响啊。

这其他人可以不收,名将戚继光自然不能不收,就算他这会儿还只是个童生,那也得收啊。

他翻到沈炼的名字之后,当即便去征询了一下沈炼本人的意见,沈炼当然还想继续考科举,毕竟这年头文官可比武将吃香多了,锦衣卫千户那也只是听上去比较吓人而已,实际权力还没个知县大呢。

这些人,如果不出意外,基本上就荒废了。

又比如,谭纶,江西宜黄人,农户子弟,嘉靖十四年中举,这会儿也才二十来岁。

这会儿他才发现,自己着实有点托大了,一百多本厚厚的名录那真不是开玩笑的,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名和简介看得他眼睛都酸了,就算他只是一扫而过,那也得扫一下不是,一百多本啊,翻都能翻的人手发酸。

还好,他这么辛苦也不是没有收获的,在这些名录里面他就翻到了不少真正的名人。

在这堆名录中,杨聪甚至还找到了一个熟人,这人就是一直随身保护他的锦衣卫千户沈炼。

当然,他知道这两位肯定都不是青史上留名的那两位,因为那两位都是天启和崇祯朝的人,而这会儿是嘉靖朝,他们要活到天启和崇祯朝,起码都一百多岁了!

这些人如果能到物理学院进修一番,那就跟其他秀才大不一样了,不说别的,就靠杨聪的人脉和产业,只要真的学有所成,某个月俸十几两甚至几十两的差事还是不成问题的。

一个状元郎收一个秀才为弟子,貌似有点夸张,不过也没关系,只要有基础就行,杨聪当初刚穿越的是后可是童生水平,最后还不是凭借自创的科举秘籍高中状元。

这沈炼可不简单,他嘉靖十三年就已经中举了,只是后面跟了陆炳,在锦衣卫任职,又跟着他山西、南直隶、福建、广东四处跑,生生把科举给耽误了。

另外还有一个就比较奇葩了,此人竟然是自己跑上门来相求的,而且死乞活赖,说什么也要拜杨聪为师。

杨聪这在翻找名录,王宣、唐顺之等人同样在翻找名录,因为他们也想招收一帮弟子,把自己的本事传承下去啊。

这个还真不是开玩笑的,这年头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呢,他甚至在礼部提供的举人名录里面看到了徐光启和李如松这样的“大名人”。

所以,他们找的基本上都是那种家里比较穷,而且屡试不第的秀才,其中尤以军户和匠户居多。

就这还是因为他自己带的学生则另算呢,毕竟这年头考个进士可以说是难如登天,就算是阳门七子里面都有人没考上呢,他估摸着,能带出五六个进士就算不错了。

这家伙可是不可多得的帅才,虽然是进士出身,历史上却和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齐名,可谓文治武功,样样精通,这种弟子自然也不能错过。

这里的风景实在是太好了,湖广山色,美不胜收,比之京城里面那遍地的房舍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以致张贞和陆灵儿都有点流连忘返了。

杨聪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将其收下了,毕竟到时候真准备跟严嵩赤膊相见了,总得有人去带头弹劾,而杨继盛这个不怕死的愣头青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玉渊潭边,杨府花园,乖巧的丫鬟还在细心的呵护着移植来的奇花异草,张贞和陆灵儿却已经在新建成的亭台水榭中到处游玩开了。

他招收学生的消息虽然没有出现在物理学院的告示了,却也不乏有人知道,朝中官员向他举荐的也有不少,这些人里面竟然也让他“找”出两个“人才”来。

结果,前来应征的学子却多达数千,搞得王宣和唐顺之他们好不头大。

杨聪也在花园中,不过,他可没时间欣赏此间美景,他正抱着一堆举人名册在那里飞快的翻阅着呢。

因为这年头读书人太多了,而朝廷登记在册的官员却只有那么多,而且除了举人和秀才,读书人里面还有荫生、廪生、监生等身份特殊的人,他们大多有深厚的背景,派官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这些人优先,很多时候,举人都不一定派的到官,就更不用说秀才了。

不过,这家伙貌似成绩不怎么好,这会儿都二十好几了,竟然还只是个秀才。

这家伙,着实厉害,竟然十二岁就考上了秀才,十七岁就中举了,简直就是个神童。

这优厚的条件一放出去,那些穷困潦倒的秀才自然是趋之若鹜,甚至很多顺天府和北直隶的秀才和举人都闻讯而来,物理学院的门槛那是真的差点被人给踩破了。

这第二个是阳明一脉的大佬湛若水举荐的,南直隶扬州兴化人李春芳。

这个弟子他肯定是要收的,这家伙可是万历中兴的名臣,论才能,那是整个大明历史上都排的上号的。

这第一个就是戚景通的儿子戚继光,他当初在山西的时候就曾经跟戚景通戏称要收其子为徒,那时候因为戚继光和戚继美年纪都小,再加上戚景通当时跟杨聪还不是很熟,所以,戚景通便婉拒了。

还有一个就是海瑞,广东琼州府人,亦是军户籍贯,其祖上海逊子乃是洪武朝的广州卫指挥使。

这样算下来,张居正、海瑞、谭纶、戚继光、沈炼、李春芳、杨继盛加起来正好是七人,而王阳明的弟子也有“阳门七子”一说,杨聪招收的这“杨门七子”最终是否能够如同“阳门七子”那般出名呢?

说实话,杨聪对这李春芳并没有什么印象,不过,由于是湛若水举荐,再加上他亲自考察了一下,此人才能的确出众,金榜题名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他们跟杨聪的侧重点并不一样。

杨聪原本准备天文、地理、器械、兵法等各开一班,分别由唐顺之、罗洪先、赵时春等人负责,五行则分为五班,由王宣负责统筹,薛南塘、李杜等人负责协助,加在一起总共就是十个班,大约四五百人。

比如,张居正,湖广荆州卫人,军户籍贯,嘉靖十七年中举,这会儿还不到二十呢。

杨聪招收学生主要是奔着金榜题名去的,而推广《格物致知之理》的责任主要还是王宣和唐顺之他们身上。

此人给出的理由也相当的奇葩,就因为杨聪跟严嵩是对头,他认为拜杨聪为师有机会收拾严嵩!

这位就不用说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清官,对付严嵩这个大贪官绝对用的上。

他虽然对嘉靖后期的名臣有那么一点印象,但也得找着人具体的籍贯不是,要不然,他随便把名字报上去,万一来了个同名同姓的人,那岂不是闹笑话了。

这个,不用想,那是肯定的,毕竟,杨聪招收的人差不多都是经过了历史考验的,真正的一时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