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启蒙学堂设在里正家的中庭厢房。
东厢是中级班,十几个学生。一个老夫子带着。
西厢是初级班。萧风进去时有二十多人。先生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无论是中级班还是初级班,都是参差不齐的。
并不是同龄人到了年纪就一同入学。
所以萧风五岁入学时,同年入学的有六岁、七岁、八岁…不等。
同时,一个班里,今年入学的、去年的、前年的…都有。
这时代的教育现状大抵如此。乡下的更明显些。
主要是因为师资缺乏。
初级班里二十多人,最小的萧风五岁,最大的14岁。
有七人是今年入学的。其中5岁的只有萧风一人,另外六人都超过7岁,最大的一个10岁。
先生姓于。他先给老学员布置了功课,然后对7名新学员进行摸底。
没有意外,这些人大多不识字。只有一人的哥哥在中级班,他认得十几个字。
于先生心中有了底,开始为他们设置课程。
…
萧风那时发烧几天,睡眠恍惚中醒来时,自己也不明白发生什么事。
反正仿佛从遥远的地方回家,认得父母、姨娘,又仿佛对他们有些陌生。
他年纪尚小,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一直感觉浑浑噩噩。
但他一进学堂,却觉得这里无比熟悉。
认字,太简单了。
“仓颉作书,以教後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这蒙学课本《仓颉篇》,他好像十分亲和。于先生教读一遍,萧风跟读之后,一览即可咏吟。不久就能背诵。
于先生因此对他非常喜欢。
这时代的造纸术已经比较发达,纸张价格大大降低。
不过,蒙学课堂,仍然用不起好纸。书写毛笔字,只能用勉强负担得起的糙纸。
五岁的萧风学习写字时,像模像样手握毛笔,蘸墨落纸,横竖撇捺,居然有形有骨。
于先生心中大呼神奇。
他特意走访萧风家里。见到萧风父亲萧旺,地道农人一名。攀谈之下得知,对方也就是在蒙学念过《急就篇》,认得一些字,最多能记记账罢了。
再细问,萧家祖上也没读书成名的。
对于萧风的天分传承,于先生感到难以理解。
于先生名于本初。他也是天目山五斗米教的人。
五斗米教只是民间对它的称呼。真正名字是“天师道”,其实就是后世的道教。
道教以老子为祖师爷,以《道德经》传教。不过与老子没什么关系。他们传教的《道德经》,是在老子《德道经》基础上改编而成。与原版出入也不小。
于本初的祖上,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于吉,就是在吴郡、丹阳郡、会稽郡一带活动,后来被吴国皇帝孙权之兄孙策杀死,家族也被清洗。
于家后人从此隐姓埋名,躲在天目山里避难。直到近些年才敢下山入世。
于本初深感萧风天赋异禀,于是暗地里特别关照他。萧风在学堂路的日子,由此颇为顺利。
有一次,于本初与中级班老夫子顾千岗闲聊,提到萧风的禀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