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现存的宋军将领中,无论是个人战力还是统筹指挥大军作战能力,江州刺史檀道济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
到彦之的能力与其相比,差距实在有些大。
只不过,当初辅政大臣废黜并杀害少帝刘义符,徐羡之、傅亮是主要策划者,檀道济、谢晦是亲自执行者。
后来刘义隆联合檀道济,清除了徐羡之、傅亮,讨伐诛灭了谢晦。但其实对檀道济一直心存高度戒备。
在刘义隆心里,废帝刘义符不是不能杀,而是不能由旧臣杀之。
如果徐羡之等人当时不杀刘义符,刘义隆继位后,多半也会想法子让他消失。
因为,一个废帝的存在,而且是现任皇帝的亲长兄,那种想象空间太大了。
对现任皇帝来说,那可能是噩梦的根源,会让皇帝寝食难安。
但是老臣废旧立新,且杀掉旧皇帝,这对现任皇帝来说,是更加恐怖的噩梦!
因为,谁能保证专权的臣子们不会再次上演废旧立新,再杀一个皇帝?!
这就是刘义隆容不下徐羡之等人的原因。
只不过那时刘义隆没有把握将四位辅政大臣一网打尽,只能拉拢、联合檀道济,做掉另外三人。
但刘义隆对檀道济的戒备之心,从未松懈过。
只是,现在,筹划多年的北伐大业,形势发展太糟心了。
刘义隆不得不把檀道济抬出来,希望他能扭转乾坤。
同时,刘义隆也在心里发誓:如果这次檀将军能改变战局,率领宋国大军重新收复河南全境,让宋国与魏国维持黄河分界的局面。
那么,以往对檀将军的芥蒂一笔勾销。
今后君臣同心,书写宋国美好新篇章。
在这样的心境和期盼下,刘义隆发布了对檀道济的任命诏书,都督、刺史、将军等头衔一大堆,意思就一个:北伐战事,你来作主,说话管用。
檀道济接到诏书,也不含糊,立即率江州1万大军出发。
同时按皇帝旨意,统辖骁骑将军段宏部、殿中将军垣护之部、武烈将军萧承之部、从大狱里放出来戴罪立功的宁朔将军王仲德部。
没多久,大军走到寿张附近,与魏国将军乙砃眷部遭遇,发生激战。
宋军大败魏军,斩敌几千,取得开门红。
檀道济率部继续北上,二十多天就与魏军打了30多仗。
宁朔将军王仲德阵斩魏国济州刺史、大将悉烦库结。
宋军再次杀敌几千人。
檀道济让段宏将军分兵去救滑台,自己率部驻扎休整,打算继续北进,攻打济水岸边的重镇历城。
济水位于黄河以南,是与黄河平行的一条大河。
泗水由彭城附近向南流,汇入济水,并继续流向黄河。
历城就在泗水与济水交汇处。
泗水与黄河交汇处就是要塞碻磝。
黄河自西向东的四大重镇是金墉城(洛阳)、虎牢关、滑台城、碻磝镇。
宋国皇帝刘义隆这次北伐的目标就是拿下并控制这四个重镇。
现在显然难以达成目标了。
历城也是彭城到黄河的陆路路口。
早先,到彦之就是在这里焚烧船只、丢弃重甲,经陆路逃往彭城。
魏军在黄河东部的军事总指挥,一直是叔孙建。
拓跋焘听说刘义隆派檀道济接替了到彦之,于是也派一位大将出马协助叔孙建:廷尉卿、征南将军长孙道生。
长孙道生是魏国老将,参与过平柔然、灭胡夏战事,功勋卓着。
二人都知道檀道济的厉害。于是商定:避其锋芒,不与其正面交战;充分发挥鲜卑骑兵的机动灵活特长,以魏国正规部队对宋军开展游击战;重点盯打宋军后勤补给线。对历城附近方圆几百里实行焦土政策,切断檀道济的粮草供应。
此后,宋军粮草多次被烧毁,粮道也几乎被截断。檀道济攻打历城的计划成了泡影。
如此一来,刘义隆发动的对魏国北伐战争,形成了两个战事旋涡:黄河下游(东部),檀道济vs叔孙建;黄河中游(西部),朱修之vs安颉。
两个战团的中心分别是历城的檀道济军团和滑台的朱修之孤军。
周边也有段宏、垣护之等宋军军队增援袭击,企图为被围困的宋军减轻压力。
檀道济的参战,看来对战局改变有限。
战争暂时陷入胶着状态。
但很明显,宋军的处境不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