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夜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皇上心中暗暗感激,他明白陈希亥的用意。
李德全看了皇上一眼,忙躬身道:“是,奴才谢陈大人提点。”
只是皇上如何能够淡然处之呢?
台湾这一战从开始到现在,他心里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这才落了地。
从前他的每一条政令、每一项政策,都是大臣们反复商讨,最后确定下来最为合适的。
而台湾之战任用姚启圣和施琅,是满洲大臣们都极力阻止的。
撤回满八旗水师改用汉八旗,也是满洲大臣所阻止的。
甚至因为这个,他把索额图都撤职了,那些大臣们才不敢多言。
若是此战不胜,他就无颜面见这些臣子了。
这是他这么多年来,自己决定的第一件大事。
他有时很自信,觉得汉八旗必定不会叛乱,觉得施琅必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但他偶尔也很沮丧,害怕台湾真的收不回来,他的所作所为受朝臣们耻笑。
幸好,幸好朝中有陈希亥和向清远等人是支持他的主张的。
幸好,幸好陈文心告诉他,姚启圣不能换。
幸好,终究是撑到了收回台湾这一天。
他心中有无限欢喜,恨不得跑出去,朝天大笑。
可他不能,他是天子,收回台湾是应该的,台湾原就该是大清的!
众臣跪地叩拜,“恭喜皇上,皇上圣明!”
要说收复台湾一战,最大的功臣是谁,那绝不是施琅,也不少姚启圣。
而是皇上他自己。
他的政策一直没有在朝中得到大多数臣子们的赞同,可他力排众议,最终促成了这场大胜。
皇上看着跪地叩首的臣子们,深呼吸了一口气。
他从未如此轻松愉悦过,然而陈希亥的话在他心上始终回响着。
胜不骄,败不馁。
他露出微笑,从容地一抬手,“众卿平身。此非朕一人之幸,乃大清之幸,天下万民之幸。”
“然而战事刚歇,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处理。譬如,派谁去接管台湾的政务?台湾又该设为府还是行省?那些前明遗民如何安置?”
如于成龙等地方高级官员是专务两江一带政事的,对于台湾的事情不甚了解,因此也不插话。
皇上带出来的这些人一贯是合皇上心意的,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定下了大致的策划。
王熙主张轻徭薄赋,抚恤台湾遗民。
黄机和他一向要好,在这一点上却有些不赞同,“台湾虽小,只是福建及两广一带为了收复之战,已经投入了许多银粮。现在再要抚恤,去哪里弄粮食去?”
陈文义道:“不然。听闻台湾的百姓,许多都是福建迁居过去的,在福建都有亲朋。这些年冯锡范掌权之下,加上战事,台湾已经到民不聊生的地步。”
“两岸原是同根,如今一旦收复,会有许多难民到福建投奔亲友。与其给他们银子和粮食,不如让姚启圣制定好福建省内安置难民的政策,给他们田地安身立命。”
“这个好!”
皇上拊掌大笑,“先前一任福建总督的奏折里说过,福建沿海一带许多农田荒废了,皆因台湾海寇侵扰。如今台湾已经收复,把这些田地重新分置给百姓再好不过。”
“台湾岛上山脉高耸,百姓以狩猎为生的居多。先前郑氏统治时将猎户都划为军户,要求家家户户男丁皆入军中。如今只消撤销他们的军籍,放他们回山打猎倒好些。”
一部分百姓会迁回福建,另一部分恢复为猎户,余下最需要安置的农民,为数也就不多了。
陈希亥道:“臣以为台湾应设为福建一府,设为行省则过大。下设几县,独立治理。”
台湾太小,真正人口密集的地方不过是沿海地带,山麓地区人烟稀少,因此设为府是最合适的。
底下的县则要分开管制,由福建属官监管,才能防止一岛独立的事情再发生。
这个问题众人倒是没什么异议,只说台湾不同于寻常州府,应当派皇上的心腹臣子去。
纳兰容若道:“微臣之见,台湾偏远艰苦,皇上若要派爱臣去,大可提升一些品级。谁规定知县必定是七八品?知府必是四五品?”
皇上为了守住台湾,自然要派心腹之人去。
可那些心腹爱臣在京城待得好好的,谁愿意去台湾那个苦哈哈的地儿?
离皇上远不说,台湾刚刚大战一场,也捞不着什么油水。
如果把品级提升了就不同了,去台湾做个知府,就能享受总督的待遇。
那谁还会不乐意呢?
皇上点点头,认为他说的有理。
“知府一职朕要好好想想,底下的知县约莫也就能设个三四个,也需细细斟酌。诸位若想到合适的人选,大可向朕举荐。”
举荐?
把同僚举荐到台湾那个鸟不拉屎的地儿,皇上这不是逼他们得罪人吗?
一时个个都学起了陈希亥,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皇上想了想,他这个要求有点苛刻?
好像不应该在大殿之上公然开口问啊。
他咳嗽一声,“好了,此事暂时还不急,就让施琅先接管着吧,容后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