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608章 天皇大装【1 / 2】

炎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关和服的来源,有很多争议。

许多人揪着江户时代称和服为“吴服”这一称呼,就直接认为,和服出自于中原吴地的“水乡服”,更为之找到“因东吴与东瀛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传入东瀛的缘故”历史证据。

如果沿着和服发展历史上溯,在江户时代之前,东瀛服饰盛行的是“裳唐衣”,时间大概在平安到江户时代之间。

裳唐衣的特点“广襟、博袖、前覆鞋、后凤尾”,这可和“吴服”的特点大相径庭。

难道说,东瀛从三国时期学习吴服,然后中间一千多年摈弃,江户时代又捡起?

还有一点可以说明,那就是和服男装的款式,在江南吴服中,根本找不到模仿对象,那是不是意味着,江南吴服,只是和服女装的“祖先”?

呵呵,这也太搞笑了吧。

这么说,并非彻底否定“和服出自吴服”,而是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江南吴服对东瀛和服,有着很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必须清楚,吴服只是影响之一,甚至在东瀛,吴服只是限定为“蚕绢面料的中小振袖紧身和服”。

和服女装中的长振袖和服,花嫁和服、宫廷大祭祀和服,都明显改良于“裳唐衣”,而“裳唐衣”的款式特点,与中国唐代宫廷女装有着七分神似,因此也可以说,中国唐代宫廷女装服饰,在和服中占据相当的血脉传承。

再说说“狩衣”,这是公认的东瀛男装和服的原始版本,它来源于披肩与铠甲的设计灵感,最初用于狩猎,慢慢发展成等级森严的男装和服,这是典型的东瀛当地特产。

因此,综合男女装和服特点后,我们只能说,和服是吸取多种中华传统服饰特色后,改良的东瀛服饰。

扯远了!回到唐绫!

刚才提到“裳唐衣”,那是奈良时期东瀛最为盛行的仿唐代宫廷服饰。

顺便普及一下奈良时期:710年,天皇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开始东瀛历史上知名的“奈良时代”,此时代东瀛全面学习隋唐文化,出现出东瀛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虽然只有短短八十年,但仍然在东瀛历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文化、经济的昌盛,让随即到来的平安时代的东瀛官员,时常缅怀,其“裳唐衣”也在这种怀旧中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其极致代表作就是“十二单”!

所谓十二单,是要在外衣上再穿“褂”,褂上再穿正装的“唐衣”、“裳”和“长褂”。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的外面,将唐衣、裳和长褂叠十二层。

因为繁琐,所以隆重。

十二单自从出现就少有调整,东瀛人认为这已经是一种极致之美,所以,从平安时代开始,一直到现代,东瀛皇室女性的在神道祭礼、婚礼、即位式等所有重大庆典仪式上,都必须身着“十二单”。

唐绫是什么呢?

唐绫就是十二单最外层唐衣、长褂、裳的面料。这种面料并非一次性织成的,而是在已经非常华丽的有色织物的表层,再用丝线在浮织有关图案的一种复杂编织法。

因为唐绫的工艺复杂,所以在纺织行业,很多时候,就用唐绫这一名称代表“十二单”。

也就是说,木盘中被细纱遮盖的,是东瀛著名的“十二单”!

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十二单不用许普通百姓穿着的限制,可东瀛女性,出于对皇室的尊敬,一般都不会去穿戴。稻本夫人让卢灿“净手”,也是出于对皇室的尊崇。

大宫织坊,怎么会有一件皇室的“十二单”?

接过稻本夫人递来的湿毛巾,卢灿和温碧璃,仔细擦拭双手,再拉开蒙在木盘上的薄纱,两人都有些傻眼。

卢灿嘟囔一句,“真太特么的华美!”招来温碧璃的两只白眼。

这是全套十二单,一共有七件衣物构成。

最外层的就是所谓的“裳唐衣”,款式为无翟纹的大袖连裳,材质及颜色是全真丝藏青地,图案为双层,内层为真丝料上自带的大幅面荷花,表面还有一层五彩丝线浮织的金、红、黄、蓝、白五彩凤纹。其纹线有金银光泽,显然是运用西阵织技艺!

中层为明黄色真丝的大袖裙襦,纯色不带图案,可领襟、袖口部位,同样是西阵织工艺所织就,使得即便是中衫,也能笔挺塑形。

内层就是贴身素纱,素纱洁白轻薄,袖口很短,约到肘部,紧口,这是为了贴身,并防止素纱露出衣袖。素纱的领襟宽大,但在腋下部位有襟绊,可以打结固定,同时让女性的胸部挺/拔。

别以为这就完了,贴身素纱外面,还有一层,那就是蔽膝。

这件服饰同样源于中国古代女装,属于古代女子下/体之衣,是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是古代遮羞物的遗制。

蔽膝在衣裳制礼服上要求与中单下缘齐平,不直接系到腰上,而是拴到大带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