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009章 高士奇【1 / 1】

傲骨铁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成了经筳抄写官后,高士奇便兢兢业业,唯恐有负康熙所托,十万分的小心,生怕哪里出错。每夜书成后,与妻对读常至半夜,直到确认无误后才敢呈给康熙。正因他如此小心谨慎,故而翌年七月二十五日,康熙便在懋勤殿破格地接见了这位抄写员,且特赐内缎。而高士奇也不失机会,献《东巡赋》,既表达了对皇上的忠心,又显现出自己的才华,得到康熙的赏识,被补为詹事府录事。

如果单单是对罗刹人退让,康熙也不会对巴海有什么不满,但此事牵连到昔年让自己为之绞尽脑汁,提心吊胆的吴逆叛军,康熙不能不发火,也不能不重视。考虑到巴海在宁古塔为官三十多年,当地的官员多是他的子弟门人,根基深厚,其本身又是议政大臣兼宁古塔将军,派一般的人去不定能查出真相,所以在明珠的建议下,康熙便让高士奇出关查访,务必查出事情真相。

赵强将屋子换给高士奇后,便自领着护卫们歇息去了。步军营的人将屋内简单收拾一下,炭火拨得更旺些后,唤来伙计拎了一桶热水来,一一伺候着高陈二人洗了。

恼怒之下的高士奇也不立即前去将军府找巴海质问,而是不露声色的离开,一路快马加鞭便要回京将此事真相告于皇上,然他不知道的是,在其到达宁古塔之前,巴海便已经知道皇上派了高士奇来查他,而且也知道此行所来为何。不过巴海却也不惊慌,明面上佯做不知高士奇来,暗地里却派了亲信赶往京城找索额图,算来巴海亲信这会已经是到了盛京,比蒙在鼓子里的高士奇快了一步。

高士奇入了南书房,成了康熙最宠信的汉臣后,便被朝中的两大势力明珠与索额图两派争相拉拢,最后高士奇权衡利弊,选择了亲近明珠。他此行来到关外,便是明珠力主的结果,因为他的差事便是查探有关都察院左都御史马齐密奏的宁古塔吴逆杀官造反一事。而此事的当事人宁古塔将军巴海似已搭上索额图这条线,其在关外对罗刹人的退让让一心要将罗刹人赶走的明珠恼怒,也让对巴海负有重望的康熙不满,他虽称赞过巴海为关外“擎天之柱”,但时过境迁,当年的小皇帝已经成为主宰一切的天子,他已经不需要再依靠任何人,也不需要仰仗什么人,所以那擎天之柱也变得可有可无。而在收到马齐密奏前,康熙竟然对此事一无所知,宁古塔的巴海也在奏折中对此事只字不提,这让康熙不由不重新审视起这位昔年的擎天之柱来,他需要搞清事实真相,他不允许任何臣子欺瞒自己。

陈公公对高士奇相邀一帮索伦蛮子做伴回京有些不满,不明白高士奇何以多此一举,明日天亮快马加鞭走人便是,干吗要跟这些索伦人搭伙同行,不说两方身份差距悬殊,就说这路上也多有不便。毕竟高士奇身上担着皇差,不是什么内务府来关外打理的下人,如何能真与这些索伦人凑在一块。

康熙十六年,高士奇以录事随康熙行南苑,从此高士奇就成了康熙的随从。为此高士奇曾得意地写下“自笑功名簿,谁知雨露深”的诗句。同年冬,高士奇又升任内阁中书舍人,食六品俸。康熙赐御书“忠孝”二字。康熙十九年五月三藩平定后,康熙又谕吏部曰:高士奇学问淹通,居职勤慎,供奉有年,应授为翰林院。吏部议叙后,授高士奇为额外翰林院侍讲。三年后的康熙二十二年,高士奇又被补为侍读充日讲起居住官,并且成了相当于内阁的南书房行走,虽然品级不过三品,但实际上已是行使的宰相之权,其所得宠信冠居满朝汉官之上,是为汉官第一人。

高士奇是微服到的关外,一到宁古塔,其也未去拜会巴海和宁古塔的官员,而是偷偷的召见了几个官员,从他们口中得知了松山堡吴逆叛逃北上,伏杀镶红旗舒穆禄和黑龙江正黄旗何保部数百官兵的真相。得知事情经过后,高士奇是既惊又怒,惊得是巴海胆大包天,治下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还捂着不上报朝廷,怒的是那些吴逆当真是一帮反贼,本心不改,竟然敢复叛朝廷,而且看样子好像已经与罗刹人勾结,实是汉奸国贼无疑。

这边万四已经由步军营的人帮着抹了跌打药,方才那一脚踹得力道着实大,不过摔在地上后却倒也没伤着筋骨,说来也就是些皮外伤,万四粗人粗皮粗骨头的,倒也不大碍事,就是这心里憋屈的慌,而且特不是滋味,只因这面子丢得也太大了。原本是想在高士奇和陈公公面前露回脸,哪曾想却被人家打成这样,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当真是丢人丢到家的。后辈子的富贵虽是没指望了,只怕回到京后更不受人待见。想到回京后继续冷板凳的生涯,万四想哭的心都有了,搭着张脸趴在那,没精打采的,步军营的人见他这样,知他心里不好受,便也不与往常一样寻他开心。

“高大人,不过是些蛮子而已,大人何必与他们如此热乎,又约他们做伴呢?”

高士奇知道陈公公的意思,也知他盼着早点回京,不愿生事,但他有他的打算,却是不能和陈公公明言,微微一笑,岔开这话。陈公公见状,知高学士不愿与自己明言,他心思也是玲珑,当下也就不再追问下去。

高士奇这会的心思都在琢磨这帮索伦人,对万四也就视而不见,没空理会他。陈公公困得厉害,自然也顾不上安慰万四几句,怕就是有这功夫,他也懒得理会万四,不骂他两句就算好的了。

高士奇是浙江余额人,顺治二年生,十八年入籍杭州,补了杭州府生员,康熙三年时随其父游学京师,其年二十岁。父子二人到了京城后,原本是想在京城谋个生计,好就近应读参加科举,一举迈入龙门。哪知其父到了京城后不久就一病呜呼了,囊中羞涩的高士奇忍着悲痛东借西凑把父亲给葬了,之后便在街上卖字为生。二十六岁那年时来运巧,竟然被人推荐进了太学,如此生活才稍有转机。康熙十年时,康熙这位不满二十岁的年青皇帝,在铲除鳌拜等辅政大臣后,亲试太学生,结果高士奇因文辞、书法俱一流而荣登榜首,御试第一。同年五月,康熙即钦命高士奇为其抄写经筵讲义,由此高士奇才算真正入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