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班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诡异之处在于尸体的面部。
如果单看头部以下、甚至包括颈部,这都是一具再正常不过的男性尸体。
但在尸体面部,从发际线到下颌线,全都长满了淡青色的、鳞片一样的东西,层层叠叠、像面具一样罩住了整张脸,别说尸体的样貌,就连是男是女都看不出来。
起初我以为是某种皮肤病,强忍着恶寒用工牌挑起了一块,却发现这是真正的鳞片,而且好像是直接从皮肤里生长出来的!
“嘶!”
我在腰间掐了一把,剧痛让我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
接着我又掀开了其他白布和存尸柜,二十五具尸体几乎都是这个样子,只是鳞片覆盖的面积稍有不同。
那具只有脸部长出鳞片的尸体,是所有尸体中覆盖面积最小的,而存尸柜里的十五具尸体,基本都是整个上半身长满了鳞片。
看着那些都市怪谈里蜥蜴人一样的尸体,我的脑子里突然出现四个字——造神计划!
“当初用了那么多手段封锁消息,造神计划应该确实终止了,可是众生……”
我抿着嘴唇思考起来,想着想着突然脸色一变:“造神?众生?zs项目?”
这个拼音首字母的谐音烂梗,让我哭笑不得的同时还有点不敢相信。
但当我真把“造神”和“众生”当成一件事之后,却发现有些之前想不通的事情,忽然间就有了解释。
比如zs-075的基因工程项目——
在时间线上,人类发现【大灾难】的苗头之后,组建了初期的联合政府进行调查,并在世界范围内,征集调查【大灾难】真相的方案。
之后观察者计划启动,又过了三年、也就是十二年前,【大灾难】被确认存在,同年观察者计划加入了zs-075-004号子项目,对所有一类观察者进行了基因改造。
可是基因工程不是拼图游戏,无论科技水平有多高,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前期实验,三年时间就能拿出成熟的技术,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相当难以置信的。
但如果造神计划一直在暗中进行,这个问题就有了解释,同时也从侧面说明,现实中的时间流逝,可能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多。
其实我暂时还不清楚,“真实的时间”在整件事里起到什么作用,但几乎所有人都对这个信息讳莫如深,即使是必须涉及时间的话题,也都是用“xx年前”进行指代。
这个现象让我有种强烈的直觉——“真实的时间”可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当当……
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下意识想找地方躲藏,但转念一想又停了下来。
这里是停尸房,不是办公室,如果外面是众生的员工,直接刷卡进来就可以了,所以敲门的人一定是……
我心里想着打开了门,果然是肖海站在外面。
“我那几张卡都被锁定了,刷卡开门会把他们引过来。”
肖海一本正经的解释道,然后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这一会儿没见,他不知道从哪儿搞了顶假发和高跟鞋,胸口鼓鼓囊囊的塞着东西,脸上甚至还画了一点淡妆!
“笑个屁!这叫化妆侦查!”
肖海白了我一眼,从门缝里挤了进来,摘掉假发之后,从怀里拿出一个保安服裹成的布包,打开里面是他之前穿得鞋。
“尸体看的怎么样了?”
肖海一边换衣服一边问道:“能看出哪个是秦玉林吗?”
“你个刑警队长都没看出来,我怎么可能看的出来?”
我警惕着外面的动静小声回道:“不过我觉得秦玉林可能不在这,那个纹身,应该是某种实验体的标记。”
肖海换衣服的手一顿:“他们在做人体实验?”
我想起秦玉林那种殉道者一样的狂热状态:“实验体应该是自愿的,法律层面上大概率没有漏洞,而且……他们在秦玉林身上的实验可能成功了。”
“怎么说?”
“一种直觉而已。”
我笑了笑没有多说,现在跟他说托梦的事,一定会涉及到“未卜先知”,进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说话的工夫,肖海已经完成了换装。
随后我们开了门准备出去,肖海突然脸色一变:“有人来了!找地方躲!”
其实我没听见声音,但我相信肖海的耳朵,于是立刻关上门,拉着他躲到了墙角一张铁床的底下。
这是我之前选好的位置,铁架床的两条边都顶在墙上,垂下来的白布刚好可以遮住我们。
除非对方知道我们在这展开搜查,否则我们大概率能躲过去,而如果对方真的知道,躲在这和跑出去的结果是一样的,还不如留在这里博一次。
事实证明,肖海的耳朵确实厉害。
大约过了十多秒,我就听见外面传来刷卡的声音,接着房门打开,有两个人走了进来。
我的视线被白布遮挡,只能从缝隙里看到两双男士皮鞋,他们停在了最外侧的一张铁床旁边,似乎在研究那具尸体,但距离太远我听不清他们说了什么。
几分钟后,两人走到另一张铁床,依然站定了几分钟后,又走向了下一张。
我看着看着突然感觉不对,他们是一具尸体、一具尸体的研究,照这个速度,很快就会来到我们藏身的这张床!
铁床的宽度有限,就算有床板挡着,白布被掀开之后,也很难挡住我和肖海两个人。
想到这,我连忙朝肖海使了个眼色,他立即领会我的意思,悄无声息的把后背贴到墙上,我也换成侧躺的姿势紧贴着他,不敢说一定能躲过,但几率肯定会大一点。
与此同时,那两个人也走到了第六张床,距离我们藏身的地方只有一床之隔,也是在这个时候,我终于听清他们说话的内容了。
说是“他们”有点不太准确,因为从头到尾只有一个人在说话,听声音应该在四十岁以上,是在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
介绍中夹杂着大量的专业术语,我能听懂的部分很少,就在我即将失去偷听的兴趣时,另一个人说话了。
“我想看看第三阶段的样本。”
很平淡的一句话,却让我全身猛的一震!
这个声音我太熟悉了,因为我记忆中听了差不多十年,那是我的授业恩师,杨佩宁、杨教授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