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韩三爷突然发现,原来这些问题,易青居然全都考虑就去了。
“你想的比我多。”
“韩总,我就当您是夸我了。”
韩三爷也笑了,又拿起了那个剧本。
内容方面确实是有些单薄了,不过如果从场面上来看,倒是挺不错的。
故事一开始就是大场面,一次缉毒行动中,身为狙击手的冷锋违抗军令,打死了恐怖分子,要被开除出队,却意外得到了神秘部队战狼的接纳。
紧接着故事又进入了第二个小高潮,痞性十足、不喜按牌理出牌的冷锋,在演习中发挥出色,帮助战狼中队在演戏中取胜。
岂料尚未收队享受胜利的喜悦,几人却意外遭遇了一队行动力超强的雇佣军的伏击。
这是整个故事最精彩的一个部分了,雇佣军的步步紧逼和挑衅、战友的牺牲,无一不刺激着冷锋以及其他具有血性的中国军人的神经,一场激烈的丛林交锋就此展开。
总的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也相当简单,主线明确且坚定,因此无论普通观众能不能说出故事中那些花样繁多的军事器械的名称,能不能看出狙击手拿的到底是“js762狙”还是“88狙”,都不会影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以及感受故事中两派人物生猛对打时的酣畅淋漓之感。
故事的节奏明快紧凑,开头围剿毒贩时所营造的紧张氛围一下子就能将观众牢牢地按在了座椅上。
整个故事的第一个爆点便是毒枭在点烟时,想要阻止的外国警察被超远距离射击打断了手臂,只是看剧本,就能感觉到那支断臂飞过来的紧张刺激感。
从头到尾又把剧本看了一遍,韩三爷对这个故事的感觉也不一样了。
抛开对主旋律电影的固有思维,按照易青对于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解释。
显然,这个故事在两者兼顾这方面,确实做的非常不错。
“《官司》里你写了一个谷子地,现在又写了一个更刺头的冷锋,你这是生怕没人对着你挑刺啊!”
打破传统主旋律电影里对英雄的定义,换成别人的话,还真不敢做这个出头鸟,但易青不到敢,还接二连三的挑战,谷子地和冷锋,一个比一个更不像英雄。
易青听着笑了:“韩总,那种模式化,样板化,脸谱化的英雄,您觉得现在的观众还会喜欢吗?”
角色必须的创新,打破人们对英雄的固有思维,这样才会让观众有新鲜感。
至于故事本身,前世曾有人说《战狼》这部电影是一部“抗日神剧”,说这话的人显然是被某些制作粗糙、逻辑混乱、脑洞通天的“抗日神剧”荼毒得思维紊乱、该吃药了。
而《战狼》之所以被定义为一部“主旋律”电影,主要就因为这部电影确实做到了,弘扬社会正能量、增加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要满足这些要素,这就不得不在影片中掺杂进“讲道理”环节。
但是,道理显然并不是那么好讲的。
要讲道理,就必须经过充分的证据铺垫、事实论证,才能打动人心、令人信服的。
道理讲得好了,便能令观众共鸣,而讲得差了,就变成了泛泛空谈,枯燥涩然、叫人厌烦。
因为要“讲道理”,就必须得“端架子”,端得好了就显得“高大上”。
然而大部分主旋律影视作品,则往往犯了架子端得太过的错误,最终的作品往往难以贴近普通观众的现实生活,自然无法在感情上触动观众。
这类影片的典型代表就是后来那些有着类似“手撕鬼子”这般不知该称为玄幻,还是奇幻情节的作品。
《战狼》本身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它又绝非是一部根正苗红、有板有眼的主旋律电影。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非典型”的主旋律电影。
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这部电影显然在“高大上”和“接地气”之间努力做着平衡,这从片中偶尔出现的粗口,以及稍显不雅的小段子便可以看出一二。
虽然这样的融合和尝试并不够彻底,影片中好几段台词仍然略显“端着”,好几处稍过的煽情,仍然不免叫人尴尬阵阵,但是这种努力和改变的勇气却是值得称赞的。
将主旋律电影做商业化的处理,以此来迎合大众口味,符合普罗大众的欣赏水平。
这点来看似乎与“高大上”的主旋律电影有着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云泥之别。
倒也不是说普通观众的欣赏水平低,而是好多不牵扯到普通观众自身利益的民族大义、国之危亡,并不在刚脱离了温饱线奔向小康的普通观众的关注范围之内。
在易青看来,主旋律性和商业性,看似对立,实则并不互相矛盾。
不能对纯粹追求视听享受,以及精神娱乐的商业片趋之若鹜,同样也不能对肩负着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宣扬爱国情怀的主旋律片避之不及。
易青要做的就是找出将两者完美融合的途径,这才是中国电影人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战狼》就是易青看过的带主旋律性质的电影中,最具商业大片气息的影片。
就像影片中不时强调的战狼中队在学习西方特种部队的作战方式,这部电影显然也在向好莱坞类似风格的影片进行着模仿和学习。
影片中加入了许多能将观众牢牢吸引住的商业元素。
生猛直白的打斗,惊险刺激的枪战和爆炸场面,主角痞气反叛的性格特征设置等等,伴随着快节奏的情节推进,适时的煽情,以及遍布全片的视觉刺激,无疑给观众呈上了一碟爽辣开胃的好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