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胖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未到名已扬!
杨秋就任总统后的首次赴美访问引发了轰动,尤其在之前刻意制造悬念,引发眼球效应的两枚重磅炸弹相继爆炸后,连普通美国孩子都知道有位叫“中国杨”的人要来美国了。因为他们的爸爸每天都在数日历,将8月1日那天用红笔圈了几遍,妈妈也不知从哪找来看不懂的地图,说要找到那个叫中国的国家。
得知他启程后,率先回国的詹森大使和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一起,在国会发表了促进中美合作的演讲,详细阐述中美近30年来的外交走向,认为中美间没有任何利害冲突,两国经济互补性极强,是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他们还公开赞扬杨秋信守承诺,遵守契约精神的作风,并大加赞赏他在建设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提高人民福利等等事情上做出的卓越贡献,甚至赞其为东方华盛顿。
杨秋是不是华盛顿各有说辞,但他在国家转型时期的强硬手腕、把握国家脉搏和时代方向上的能力有目共睹,连最挑剔的政治评论家都不得不承认,20年内将一个拥有47亿人口(1929年统计数字)的半殖民地国家带到今天这个地位,用伟大来形容都毫不过分。
他手持权杖对宪法宣誓的照片,已经破天荒的第四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翻遍历史,从中国走出古老迈向近代后。还没有任何一位政治人物能达到他这样的高度,连在西方非常有影响的李鸿章、严复等人都做不到。更难得的是,他还非常的年轻,精通数国语言,思想和行为风格更趋同西方世界!这样一个人在美国最危难时前来访问,即使没有前面两次的故作悬疑,也足够引爆所有眼球了。
所以当北京号战列舰横穿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大西洋抵达纽约港时。甚至已经无法用盛大这个词来形容,那副景象连甲板上站坡的海军水兵都头皮发麻。人海!彻彻底底的人海,满眼望去只要能站立的地方都被挤满。连远处大楼楼顶和吊车上都能看到人影,形成了一片灰蓝色的壮观海洋!
旁边,美国海军鸣礼炮二十一响。码头上国歌高奏,包括史汀生在内的美国高官翘首以盼,当身着鹃花色旗袍的苗洛挽着杨秋出现在舷梯尽头,从全美各地赶来欢迎杨秋的旅美华侨更是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那种呼喊,那份热切,让每一位随同访问的人都浑身酥麻,水兵们昂首挺胸双拳湿热。19年的跋涉!19年的战斗!19年的努力!19年的挥汗如雨在欧美最虚弱的时刻,他们终于肯正视五千年的绵延!终于肯将最响亮的欢呼,送给我们的总统!
美丽大方的美国女孩献上鲜花后,杨秋检阅了美国海军仪仗队。还和史汀生等官员一一握手。虽然他之前两次来美国,但那时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所以美国政府只能给待遇而不能给规格,现在则完完全全是最高级别的规格。
史汀生带着杨秋走向记者,本来是没这个项目的。毕竟上次林肯纪念馆前的一幕给美国上下印象太深,但在两枚“炸弹”相继爆开后,美国记者们早就按耐不住,所以美国政府也只能接受意见,答应让杨秋在码头接受公开采访。
“总统先生,关于此次经济危机您是怎么理解的?”
“您真带来数十亿订单吗?”
“我是时代周刊记者。请问您为什么要招募那么多我国工程师,是趁火打劫吗?”
各式各样的提问瞬间涌来,即便早已商量过该如何应对的顾维钧都措手不及,唯有杨秋表现自如,站在被士兵隔开的圆圈中间,面带微笑:“我知道大家想问什么,但我希望所有人都明白,我们已经迈入一个艰苦的时代,仅靠一些订单是不可能让经济复苏的。”
他一开口,沸腾的记者们立刻都安静下来,互相看着暗暗惊讶,这算什么意思?没有订单,不是来救市的?
面对变成质疑的目光,杨秋的嘴角又勾起少许:“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任何自救的机会!还应该摒弃封闭市场的自救行为,因为高高地贸易壁垒会只会使危机更加严重!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利用双方的优势进行互补。所以我来了,带来些订单,但更多的是市场,一个大市场!一个!正在发展中,还有各式各样问题,各式各样困难,却有47亿人口的市场。”
47亿人口的市场上帝,难道中国准备向美国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了?刚被打到谷地的心思在这两句话后又瞬间升至顶峰。开玩笑,47亿人口啊,就算一人买一双美国皮鞋,那也是47亿双,能塞满全美国的海轮。
“市场很大但也非常狭窄,因为我的国家中半数人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他们买不起高价商品,他们需要的是医药、教育、电灯、公路、铁路等等最基本东西。除了这些外,还有一些不合理的法律影响着我们两国之间的正常交流,我们对世界有过承诺,也希望得到世界的承诺,希望取消那些不应该存在的歧视性法律!所以我来到这里,希望聆听更多的声音,希望更多的专家和工程师去帮助我们解决建设遇到的麻烦,更希望能尽早会晤胡佛总统,一起解决彼此之间遇到的问题,我相信几天后,你们想知道的答案都会出现!我更相信,中国和美国之间没有矛盾,没有冲突,只有友谊。只有合作!”
卖足关子的简短发言就像在记者们心头塞上一只小猫,挠的七上八下,恨不能拽住杨秋问个清楚,到底带来多少订单,到底准备开放多少市场。但不管如何,讲话中“发展中国家”“带来些订单”和“47亿大市场”“不合理歧视法律”这几个概念,还是让美国上下慢慢体会出其中的意味。很明显。这位被誉为世界领袖之一的新总统肯定带着天价订单,而且准备用撬开影响中美交流的《排华法案》。
这番讲话让美国上下既期待又不满,期待的是市场和订单。是中美互补,不满的是中国首次对美国法律的指责。当然,对最后这些话不满的只有那些政治家。至于老百姓还是很希望用取消法案换取订单的,所以连疲乏已久的股市都在顷刻间上涨5点,似乎在预示着什么。
有人高兴自然就有人不快。
杨秋光鲜夺目揣着神秘订单抵达纽约时,古比雪夫率领的苏联代表团却一下子从云端坠落。为了能捡更多便宜,古比雪夫和苏联专家们花了一年多时间旁观危机,草拟清单,一直等到确定危机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后,才出手。
果不其然,他们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最高规格接见,左手黄金右手外汇。从引进人才到购买机器,几乎是无往不利。
这时段好日子,原本需要3000万美元的钢铁厂只要1000万就能打包买走,以前让苏联垂涎的机器设备价格低了一倍!还有好多内战时逃到美国的前俄国人因为危机开始返回,甚至有不少美国人都携带家眷移民苏联。
这是苏维埃的好日子!是国家最重要的转折时期。是一个可以快速完成工业化,缩短与世界主流工业国家差距的大机会!原本所有人都觉得这种好日子会一直下去,因为经济危机会已经让英美帝国主义不得不低下头仰视苏联,但却没想到突然间一切都变了!
4130万美元横扫二手船市,总额高达每年1亿美元的年薪让原本准备前往苏联的美国专家开始犹豫,还有风传已久始终神秘的大订单。直接就让想购买的商品机器价格暴涨30有余!
这不是耍人玩吗?精心准备的大采购计划才到一半,东西却比之前涨价很多,这该怎么办?望着报纸上杨秋在纽约接受采访的照片,古比雪夫心底一阵烦躁:“有回电吗?总书记有什么指示?”
“总书记同志要求我们,不惜代价尽可能多的采购继续机器设备,务必要在中美联手前完成全部采购,实现国家工业现代化。”纽波特一事无成的科尼采夫站了起来。要说苏联代表团中谁最恨杨秋,那么肯定非他莫属了。所以立刻拿起莫斯科的电报,激动说道:“部长同志,我也觉不该停下,应该不惜价格尽管完成采购。否则中美一旦达成某些协议,或真有大订单挽救美国经济的话,总书记同志规划的工业计划就会受到影响。”
古比雪夫何尝不怕破坏斯大林的工业计划,但问题是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采购规模将比之前预料的小很多。苏联已经不是以前的俄国,欧战时耗尽国力,又经历了数年的内战,最该死的是,还被杨秋趁火打劫搜刮走数十亿财富!导致国家外汇和黄金储备严重不足,工业凋零严重!如果购买数量缩减得太厉害的话,就肯定会影响五年计划的完成。
至于救市可能吗?他摇摇头:“救市是不可能!一年多来美国已经有2000亿美元财富被蒸发,没有任何力量能救助他们。”
“但是万一呢?万一杨秋真拿出上百亿工业订单呢?如果他开放更多市场,47亿人口会需要很多很多东西。”科尼采夫据理力争。
但古比雪夫还是不信,2000亿美元的损失,这个窟窿谁能堵?所以想想后,还是把电报放在了边上:“再等一等。”
他不知道,这一等其实就是宣判了自己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