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八十六章 平常事!暗流汹涌,山雨欲来!【2 / 3】

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允熥身份太高,很多事情,反而不好去做。

杨士奇是读书人,在金陵城也有认识的同窗好友,故交书生。

他去出面邀请,那些人都是受宠若惊,欣喜若狂,几乎没有人会拒绝。

吴王可是监国。

那日在朝堂上,陛下说的话,也已悄然传开。

谁都知道他多半要被立为储君,将来执掌大明帝国。

此时能到他府中办差听用,待到吴王有朝一日登基称帝,那就是潜邸旧臣,前途不可限量。

别说是还没有官身的读书人,便是已有官职的低阶官员,若能有机会接近吴王,得吴王殿下另眼相看,那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报,没有人能拒绝。

陛下已然年老体衰,谁都知道,陛下在世的时间,恐怕不长了。

此时让一个七品县令,换一个潜邸奴婢的身份,官员们都是求之不得的。

至于朝中的高品文官们,其实也不是完全铁板一块,许多人已开始悄然动摇。

他们中只有一部分与朱允炆绑定很深,其他人则未必。

不过,身为朝中重臣,他们还有资本可以暂时保持观望状态。

有了新的人手不断加入,杨士奇和姚广孝就能从每日写文的繁重任务中脱身,只要审核把关就行了。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写了不该写的东西,有新人加入之后,朱允熥便建立起了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

最后定稿出版印刷发行前,还必须由杨士奇亲自签字确认。

如今的大明日报,被分成了四个版面。

一版仍是写老朱的故事,二版也还是普法。

三版则是写朝廷的动态,当然并不会涉及什么机密,主要是宣传大明朝廷最近帮老百姓做了好事。

比如加固了某段河堤,新修了某条道路,修缮了某某城墙。

或者某地受灾,朝廷下旨减了一些税,宣传天恩浩荡。

再或者某个贪官犯法,欺压良民,杀之以正国法,还百姓朗朗乾坤。

……

这就是占领舆论的阵地了。

表面上看起来可能不起眼,初看很多人也多半不以为然。

但长期宣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渐渐就会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一个朝廷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在造福百姓的印象。

这一条至关重要。

爱国教育,就要从这一点一滴上,开始慢慢入手。

这个时代除了儒家读书人,大谈精忠报国之外,大多数老百姓只有很朴素的是非观,对国家朝廷没有太多的感情。

所谓江山变色,无非是换一个皇帝而已。

老百姓只图有饭吃,才不管那些呢。

报刊上的宣传,就是为了慢慢培养老百姓们朴素的爱国观。

让他们自发的拥护大明朝廷。

使大明的统治进一步稳定和加强。

而第四版则是最特殊一版,主要是报道民间的一些事,也包括低级官员如何办案,衙差如何行事……这就有喜也有忧。

有宣传表扬,也有严肃批评。

为了收集素材,朱允熥又引入了记者。

他这样做,其实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那就是通过这些记者,来了解下面的情况。

老朱有锦衣卫和检校,对金陵城和百官的动向,了如指掌。

可他却缺少耳目。

记者采访,就是一个很好的名义

打着采访的名义,深入了解民情,了解官员的动向。

也可以不说是采访,暗中了解。

至于采访得到的消息,要不要刊发在报纸上,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反正,没有刊发在报纸上的消息,每日也会汇总,整理后向他报告。

《大明日报》作为大明唯一官方许可向普通百姓发行的日报,加上又是用白话写的文章,写的还是极为有趣的事,比如皇帝的往事,朝廷的动向,民间的趣闻等等,因此,很快就深受无数百姓的欢迎和喜爱。

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人在议论这份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和报道。

报刊的每日印刷量,也在节节攀升。

不多长的时间,已经由每天印刷一万份,到了每天印刷十余万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