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26章 苍耳子,鬼针草【1 / 2】

萧小啸哈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空如海面被镜射一般湛蓝,稀稀拉拉的几只叽叽喳喳的小雀摇动着翅膀落在了有着深褐色皮肤的歪脖龙眼树上躲避着施压大地的烈日。

而康强在说完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之后便开始科普起自己瞅准的目标。

“兄弟们,这棵植物你们应该很熟悉吧。”康强用手指了指一棵叶子是不规则的形状,边缘还有一些小小的锯齿,果实如同纺锤一样的形状,却长着密密麻麻的尖刺的植物问直播间的大家。

[咕咕咕子:这个我知道!是苍耳!小时候可讨厌它了,那群男生总是拿来扔我头发上!(生气)]

[龙龟薄纱鳄鱼:咳咳,可能那个男生喜欢你吧(小声逼逼)]

[鱼非鱼,你是狗:苍耳还挺特别的,我喜欢捏它果实的手感,但是讨厌它黏在我衣服上面。]

[阿将心比心:我也是,特别讨厌从衣服上看见它,还有一种黑色像针一样的植物,一样讨厌!]

“呵呵,你说的是这个吧。”

康强将镜头往旁边挪移,随后一株开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还有一个个像黑针一样扎在上面的小圆团陪伴在旁边。

[阿将心比心:对!就是它!因为它我毁了一件毛衣啊啊啊!]

“呵呵,这是鬼针草,见过的人不少,但是很少有知道它名字的。”

康强乐呵呵的解释道,随后稍微提高声音。

“好了兄弟们,主播先给大家讲一讲苍耳,然后再讲鬼针草,挺有意思的是,这两棵植物都属于中药材,所以大家可以仔细听听。”

[咕咕咕子:中药材,主播说说,对我有用的话我就去摘几棵回来。]

[鱼非鱼,你是狗:主播开始吧,我想看看它们的疗效有哪些。]

“好,那主播就开始了,先说苍耳。”

康强点点头笑道。

“首先苍耳也被称为羊负来,《博物志》已经提到了苍耳子是从蜀中而来,苍耳子粘附在了羊身上而迁至中原。当然,这个故事还有一些不同的版本,有的说法认为苍耳子是从外国而来,这种看法还是值得我们关注一下的。”

“而在宋代,人们会用苍耳子榨油。宋代苍耳子油主要分布在北方,总体产量较少。”

“然后我们先来搞清楚苍耳入药的历史。”

“苍耳这味药材首次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中品,不过那时候名为葈耳实,记载的效果原文有: 味甘,温。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一名胡葈,一名地葵。生川谷。”

“叶耳实这个名字一直为历代主流综合本草作正名使用,苍耳子一名来自《千金要方食治》,至清代以来苍耳子才普遍作为正名使用。”

[我余某不是空军佬:最早还不是叫苍耳吗?那地龙这药最开始是不是也不叫地龙?(思索)]

[鱼非鱼,你是狗:闭嘴吧,没人当你说话。]

[我余某不是空军佬:我特么!]

[西瓜水:这为什么记载最开始就是味甘啊,真就神农尝百草呗(笑哭)]

康强哂然一笑:“这很正常,就我们现在的这些药材,基本上都是尝出来的,所以在以前大夫试毒死亡的几率也不小。”

“值得注意的是苍耳子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也常常出现。”

“例如《本草纲目》卷十五《草部·葈耳》释名:“(诗经)颂曰:诗人谓之卷耳,《尔雅》谓之苍耳,《广雅》谓之葈耳,皆以实得名也。”

“陆玑也有诗疏云:其实正如妇人耳珰,今或谓之耳珰草。”

“郑康成谓是白胡荽,幽州人呼为爵耳。”

“还有前面说的《博物志》里面:洛中有人驱羊入蜀,胡葈子多刺,粘缀羊毛,遂至中土,故名羊负来。俗呼为道人头。”

“这些便是李时珍对苍耳的记载,文中援引了诸多文人与医士的记载,可以说是十分完备了。”

[哦行就只能:不是,李时珍还记载这些啊?没想到啊没想到。]

[咕咕咕子:挺有意思的,就像主播一样介绍前人对苍耳的看法,增加趣味性。]

“是的,这样子看上去的确没那么乏味。”康强呵呵笑道,然后伸出手摸了摸苍耳子继续说下去。

“无论是苏颂、陆机、郑玄还是张华,都对这种植物有着自己的理解,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称呼这种植物时的多种异名。”

“尽管我们刚才提到的以本草知名的苏颂、以文采出名的陆机、以经学着名的郑玄、以博学有名的张华,都可算作是一世之英,但相对于诗圣和诗仙词条,他们的知名度还是要小一些的。”

[龙龟薄纱鳄鱼:?啥?诗仙和诗圣也有写?好家伙,牛逼大发了!]

“在李白的《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中有一句诗是这么说的: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而杜甫的《驱竖子摘苍耳》则有句诗曰: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

[鱼非鱼,你是狗:没听过,完全没听过,有点厉害啊苍耳。]

[西瓜水:没听过加一,完全不熟悉。]

康强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语气稍微高昂起来。

“我们可以从唐诗中一窥唐人的精神风貌,诗仙与诗圣词条的不同气质为苍耳增添了一些绚丽多彩的光环。”

“但是无论如何,这些文字已经写进了我们的文明史,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

“其实在历史上,人们对于苍耳还是有颇多争议的,最典型的就是《诗经·周南·卷耳》曰: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不过后人对于诗中的“卷耳”二字提出了诸多见解,有那么一种看法就认为,所谓“卷耳”就是苍耳。”

“还有人认为,苍耳是古时候的野菜,一般是采幼苗嫩叶炒熟的,但‘滑而少味’,现代的研究者们猜测,苍耳可能是穷苦人家之菜蔬,或者年岁欠收时的救荒食草。”

“但是也有人认为,苍耳是“卷耳”的说法,是一种讹传,所谓“卷耳”实际上应该是地耳,也就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地皮菜。”

“最早记载苍耳的是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这个我们刚才说过了,但是书中也已经提了原植物叶花茎果实等大致形态为‘形似鼠耳, 丛生如盘’, ‘叶青, 白色, 似胡荽, 白华, 细茎蔓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