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指挥的高台上,桓齮、王翦和杨端和等将领站在上方,俯视着前方的军队。作为统帅和副统帅的他们,无需亲自作战,只需在后方观测战场局势,并据此进行指挥和调动。
不过,王贲和王离依然需要亲自上阵指挥。
桓齮和其他几位将领都将此次攻城的成功希望寄予易风。
“希望这次能够胜利!”桓齮等人默默地祈祷着。
“杀!”桓齮一声大喝,战鼓和号角同时响起。
随着号角的声音传来,秦军士卒们齐声呼喊“杀”并朝着城头方向冲锋而去。
王离的那一万大军位于最前沿,易风也带着他的千名士兵奋力冲锋,边跑边大声嘶吼。
这呐喊声仿佛为他们增添了力量,使他们忘记了恐惧。
很快,易风等人冲进了城墙上赵军的弓箭射程内。
“放!”城墙上的一名赵军将领大声喝令。
顿时,一片密密麻麻的箭雨朝着易风他们袭来。
最前方的秦军战士见状,连忙趴下并将盾牌高高立起以抵御射来的箭矢。
霎时间,无数箭矢落下,在盾牌和秦军士兵之间形成了密不透风的防御。
不少秦军中箭倒地,痛苦地哀嚎起来。
“继续前进,不要停下!”在后方指挥的将领高声命令道。
“冲啊!”易风大吼着,举起了手里的盾牌挡住身体最关键的部位,继续向前冲锋。
身边张小山、赵小虎等人也紧跟在易风身后向前冲。
易风一面奔行,一面挥动着手中的长戈,格开了许多朝自己飞来的箭矢。
他凭借卓越的听觉,能够察觉到箭矢飞来的轨迹,甚至是它们将要落地的位置,而他使用盾牌遮蔽了大半的身体,因此只需利用长戈打飞那些无法被盾牌覆盖的部分就行了。
正因为如此,易风一路冲锋并没有被任何箭矢射中。
然而,他的队员们就没这么好运了,仅仅跑了几十米,已经有两名同伴中箭受伤,幸好只是皮外之伤并不严重。
“小马!”冲锋的过程中,另一队员被箭矢命中了,虽然也只是些皮外之伤。
易风把这三名轻伤员聚在了一块,用盾牌共同抵挡,其余人则继续发起冲锋。
“扑哧”,易风身边不远处的一名队员重重倒下,一只锋利的箭矢洞穿了他的头盔。
“大蛮!”易风立即大喊出声。
这个中箭身亡的是他的一员战友,名字叫做大蛮。
“将……将军,我……不行了,不……不要再告诉他妈妈这件事……我……我不想让娘伤心,请转告……请转告她……我一直……没有……没有辜负她的期待……”。说罢最后一句便永远的闭上了眼,大蛮失去了生命气息。
“大蛮!”易风悲痛地再度呼唤对方的名字,可此刻大蛮已经永远也无法作出应答了。
“我叫大蛮,我也是邑县出来的!”那憨直的模样与第一次自我介绍的样子清晰再现于他的脑海里。
他实在难以接受,昨天还有说有笑并肩奋战的队友今天就在他眼前倒下了,并且再也无法站起来了。
即便他早有所预料战场上随时都可能会发生伤亡的情况,可是当眼前这一幕活生生呈现出来时,他依旧觉得内心无比的沉痛与哀伤。
“你们照顾好你们各自的人。”
他放下战友大蛮后,面如黑水阴沉着对张小山、赵小虎等人叮嘱道,随即重新拿好武器——举稳护盾,紧握住长戈;接着就像失去理智般发狂般朝城墙冲了出去。
“将军!“小山他们也跟着他一起冲向前方。
他们曾许下誓言,无论如何也要伴随将军左右,因此绝不能让将军孤军作战。
哪怕一同赴死,也在所不惜。
此时,易风如同一头出柙的饿狼般全力冲刺,向着城墙飞奔而去。他只有一个念头,即登上城墙,为大蛮 。
尽管如此,易风并没有失去理智,在奋力前进的同时,手中盾牌牢牢防御,长戟频频挥动,迎面射来的箭矢或被盾牌格挡或被长戟扫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奔跑中的易风高声呐喊道。
这是《诗经》中的秦风·无衣,即使大部分秦兵未曾读书识字也能口口相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随着他的脚步声和呐喊声,张小山、赵小虎等众人也紧随其后加入了合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整个军队随即响应齐声高唱,瞬间激起了全体士气。这也许是一种心理现象中的群体行为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易风就像是头引领羊,即便是带着大家直面死亡,众人都会愿意随之共进退。
情感总是可以感染人的,此时整个秦军也都深受易风的感染,陷入一种高昂狂热之中。
易风这样能激发士气者,往往会具备很强的领导力。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易风在快速移动的同时依然不断鼓舞众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所有的士兵亦跟随着喊出来,一时间整支部队士气高昂,无人匹敌。
“不错,此等气势大可用!”桓齮自观战台上看见这般情形不禁感叹起来。
打仗不仅要得天时,占地利,更要有人和。此时此刻在易风的带领下秦兵们斗志满满,之前多次攻击都未能见到的热烈情绪今天却展露无疑。
这使桓齮和同伴们更是对易风寄予厚望:倘若此战他不死,日后必是堪以 带军之人。然而眼见易风单枪匹马于暴雨般箭矢之下驰奔而来的情景,桓齮及王翦等人心头也不免一阵担忧。这实在是万分凶险的一刻:稍有疏忽即有可能身死箭海之中,可谓险象环生。
若干年后,当桓齮、王翦想起今朝目睹的一幕幕画面时,定然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此时的他们,只能心惊胆战地注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