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钢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槐花见自家姑娘跟俞白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虽然多数是俞白在听采枝在说,但看着两人相处还算融洽。
心里盘算好了回家堵婆婆跟公公的话,达成目的,拿着信拉着还不想走的采枝离开。
送走槐婶母女俩,俞白坐在大门的门阶前,读完了那张太奶留给她的信,静默片刻,望着远处枝叶相掩的柏树。
“今年就十三了,其实没有这封信我也不会一直待在山上。”
大花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俞白身侧,蹲在一旁嗅了嗅信纸的味道,什么也闻不出出来。
俞白靠在大花的身上,抖了抖信:“也是,毕竟都两年了。”
两年了还要操心她交友的问题,是怕她一个人在山上待久了自闭吗?
俞白摸着大花的招风耳,将脸埋进松软的毛里,金色蚕丝已经达到稳定量产,扩大丝厂在即,很多事不能再靠远程操控。
像这次的采购商联合收买内部的人压价的事,只要让林栖私下联系其中一家,单独底价供货,隔断其他采购商一季度的供货,解决问题操作简单。
但外面的麻烦除了,内里的问题却没绝。
她并不怀疑林栖和一帮村里人的忠实度,但扩厂后新招的人就不一定好把控了,到时必不可免的要聘用村子之外的人。
太奶借着当初的人脉,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成立这家丝织厂,顺顺当当的经营下去,又交接到她的手里。
柏林村原本就靠着依山傍水种桑养蚕,比周围的村落都富庶。
因为祖上的种种原因,在此地定居几代的柏林村出奇的排外抱团,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姓林。
即便有外姓的人加入或村里的人嫁出,下一辈的姓氏也只能是林,虽然这个要求被周围的村子诟病,但羡慕柏林村的人不在少数。
往上数几十年,周围那个村子的人有柏林村安居乐业。
因着柏林村的种种特殊,在各地饥荒粮食难求时只有柏林村没饿死过人,在四处砸锅卖铁抄家喊口号的时候,这种乱象止步于环山绕村的柏河前。
毕竟唯一能渡河的大船把控在他们手里,人都过不去,乱象自然传不到村里。
这些年但凡是嫁进去的都没有过得不好的,嫁出去的也没有日子不强些的,年景不好的时候倒插门的多了去了。
榆树村王家,儿媳妇赵敏躺在床上,摸着刚显怀的肚子,又开始后悔唠叨着当年丢掉二丫头的事。
当然不是后悔扔了二丫头,而是后悔当时没多要些,一小袋黄豆就了了事,也太贱卖了些。
她当时刚生了孩子没力气,要是早知道那老太太是柏林村的,她们就不该签了那啥子字据。
搞得每次去找都被那村人轰走,一句软和话都没有,一个个脸拉得老长,哪来那么多多管闲事的。
她撒泼打滚那一套也没用,直接被丢到船上运回去了。
后来开船的认清他们王家几个,干脆拒载,隔着条河又没有别的船,只能干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