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饭啦衰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大明,所有学校都分为私学和官学两种。
其中私学有私塾和书院两种形式。
私塾负责最基本的启蒙和扫盲,是所有书生考取秀才功名之前唯一的受教途径。
而所谓的书院并不教人学问,反而是一些大儒们收徒授课,传播自己的思想的地方。
最典型的就是传承千年的岳麓书院和前不久被锦衣卫烧毁的东林书院!
官学则是官府创办的学校,其分为地方上的县学、府学和中心部的国子监。
县学是供秀才们读书的地方。
府学则是举人们学习的地方。
至于国子监则是那些天潢贵胄和各地成绩优异的举人们读书的地方。
可以说整个大明的教育系统,已经自成一体,相当成熟。
“陛下,不知道您要如何改革?”
王守仁问道。
陛下所说的官学和私学改革肯定要由礼部来牵头,所以他这个礼部尚书最为上心。
“来啊!把朕写的课本都拿出来给诸位爱卿看看。”
“奴婢遵旨!”
朱慈烺吩咐了一声,立即有太监从后面拿出了一摞书。
“给诸位爱卿每个人发上一套。”
朱慈烺挥了挥手,这些內侍给在场的每个文武大臣都人手发了一套。
每套书共有六本,分别是《国学》、《算数》、《几何》、《博物》、《格物》和《杂学》。
这六本书是朱慈烺根据记忆里现代教育制度编写的教材。
其中《国学》对应语文、法学和。。。。
《算数》和《几何》对应后世的数学。
《博物》是生物和化学。
《格物》为物理。
《杂学》则是天文地理和各地的宗教及民俗。
朱慈烺之所以要编写这些教材,其实和将赵士桢封侯一样,就是鼓励广大学子不要一味钻研儒家八股,而是要把眼光放在科举的其他科目上。
虽然朱慈烺改革了科举制度,并且提高了匠人的地位,甚至通过将赵士桢封侯来鼓励学子学习其他科目。
但是整个大日月朝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几乎所有人学的都是儒家经典,其他诸子百家都是浅尝则之。
并且各个官学和私学传授的课程也全部都是儒家经典。
除了医科和兵科还有一些杏林世家和将门功贵传承之外,其他的学科几乎都是凭借个人兴趣自学。
这就导致其他所有学科的学子绑在一起也不及儒科学子数量的万分之一。
要想改变这个状态,光通过潜移默化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朝廷的强制手段来推广。
“可是陛下,如今天下的读书人大多都不知道这些课程。《国学》没有问题。《算数》和《几何》除了一些商贾小吏几乎没有人会。
至于《博物》、《格物》和《杂学》这三门,微臣估计普天之下,精通这些的不超过百人。略知皮年的也仅为千人。陛下要想推广这六门课程,恐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翻阅了这六门课程之后,王守仁一脸为难地说道。
作为一代圣贤,王守仁在学问上涉猎很广,天文地理诸子百家几乎都难不倒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