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归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3、《周易》成书前后“六十四画符号”刻写演变及“六十四画符号”初始产生的组合方法
《六十四画符号刻写演变对比表》
序号 符号组合写法 出现的器物 时代 材料来源
1 、++∧+∧∧ 甲骨 商代晚期 《楚竹书周易研究》
2 、∧∧+∧∧八 磨石 " "
3 、∧∧+∧八八 陶范 " "
4 、+八∧∧∧∧
八+∧∧∧∧ 青铜器 西周早期 “中方鼎”
5 、---∧∧- 陶器 西周后期 “西周陶簋”
6 、----∧- 竹简 战国中期 “楚地竹简”
7 、∧--∧-∧ 竹简 秦朝 秦简《归藏》
8 、─ ┘└ 帛锦 西汉初期 帛书《周易》
9 、─ ╯╰ 竹简 西汉初期 阜阳汉简“周易”
10 、─ -- 石碑 东汉时期 汉石经《周易》
11 、─ -- 纸质 当今 通行本《周易》
(说明:上边的“六联体”符号组合排列,古今皆是上下排列组合。这里本身不是按出土材料上的“六联体”符号刻写形状描摹而成,自然是有一定的出入,但大致是有两种不同的符号组合成的“六联体”。上表里的8、9、10 、11里的“六联体”符号写法,因排列的太长,只举例两个“基础符号”的写法。)
我们从上表所引述考古出土材料上的“六联体”符号与今天传承下来的卦爻式文本《周易》(即通行本《周易》)里的符号对比来看,说明这套“六联体”符号的写法在历史上是个不断的演变过程。就是今本《周易》(或称通行本《周易》)定型后,组成这套符号的两个基础符号之一的写法还有所不同。虽然组合这套符号的两个基础符号之一的写法在今本《周易》定型后,无论是写成 ┘└、╯╰ 、--,都是早期这套符号里“∧”的写法演变,虽然写法不同,但不改变这套符号的实质性质。我们知道汉字也是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一个汉字在古代,本有多种写法与用意。这套“六联体”符号在历史上出现的写法虽有所不同,而不外是两个基础符号,即“十”(或“—”)与“∧”(或╯╰ 、--)的组合写法。我们已知这套以“六联体”为组合的符号,早在商代已经出现,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这套符号初始形成或受到数字里的奇偶数的启发,并依托数目字里的一奇一偶数做为基础符号,或受小木棍排列的启发,而推演出以“六联体”为组合的六十四个不相同符号。这一套符号一旦出现并运用,就不再是数字组合,而是一套新的“符号”诞生了。那么,这套符号最初是如何推演出来的呢?是一开始就产生了八个“三联体”组合符号,即被后人称之为的“八卦”符号,而又认为是有“八卦”符号两两重叠出六十四卦符号的吗?我们若知道了这套符号的初始组合方法,也就知道了“八卦”演“六十四卦”说法的虚妄性。
若是没有考古资料的发现,而以传世的卦爻式《周易》里的符号为据,也就认为这套符号自古就是有“——”与“— —”所组成。由此围绕着这种“符号”而产生的诸多“易象”学说,以及诸多“易图”学说,成了中国后封建社会神秘学之源。乃至今天已然成为最具‘博大精深’的学问课题。不知有多少人一辈子皓首穷经,钻研这种神秘学问,而耗费掉宝贵的光阴与智慧。因有了考古材料的发现,才知这套“六联体”符号在帝国时代之前,并不是有“——”与“— —”所组成。也由此而知以“——”与“— —”所组成的“六联体”符号,而派生出的“太极”、“阴阳”、“八卦”诸多神秘学说,并不是古老的东西,则是帝王时期的产物。所谓“八卦”或“六十四卦符号”的前身并不具有神秘性,只是一套符号而已。而这套“六联体”符号的初始组合,则是以“十”与“∧”为基础,并不是所谓的这种阴阳(“——”、“— —”)符号所构成。
前面我们已通过所举考古出土的商代及西周时期十二个不同器物上出现的三十六个“刻符”符号的组合规则及刻写形状,已知这些“刻符”每组是个“六联体”的组合。而组成这种“六联体”的组合符号,从考古上发现最早出现时期是商朝晚期,并已知商代至西周前期出现的“六联体”刻符基本上是有“+”和“∧”这两种“符号”所组成。为什么是“六联体”的组合?这是关系着“六十四画符号”(即《周易》原创文本所使用的六十四个符号)的产生问题。 有“+”和“∧”这两种“符号”作为基础符号构成“六联体”的组合,其结果必然组合出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组合来。下面我们就以“+”和“∧”这两种“符号”作为基础符号,来推演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即“六十四画符号”)的组合产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