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玩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种对于流量的反思,是否应该让饭圈的部分疯狂粉丝承担大部分责任呢?饭圈化,泛化来讲,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数字化热潮。
在当代信息技术的透视下,每个人都是一览无余的数据生产者,偶像成为一种虚拟的文化符号,粉丝则是供给虚拟流量的养分,社交媒体、娱乐资本等各方试图在这个过程中将人们的情感解构成为数据,再转化成可以变现的商品。
其中人与人的关系似乎逐渐变成一种迷思:为什么大家一边报团取暖一边还在开启战争模式?
一个原因是社媒颠覆了交际模式,如果说在互联网10时代,人们受限于交流的门槛,多是因了解而结合,因误会而分开。
那么现在随着社媒拆掉交际高墙,每个人都能够以非常低门槛的方式相遇在网络空间,今天的线上交际方式更多是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
随着大众涌向同一个公共平台,看似是开放舆论场,但其中的区隔性也变得更加微妙而复杂。结合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概念,每个场都是有结构的社会空间,同时也是一个为改变或保留这个社会空间而进行争夺的斗兽场。这种争夺的策略取决于人们所具有的对场域的认知。
放在饭圈中则是追不同的明星,会产生相互区分与对立。在同一明星的众多粉丝中,也会有很多身份区隔体现。
是否氪金、是否参与组织化行动、是否加入vip会员,以及粉丝的不同属性分类。团粉、唯粉、cp粉、泥塑粉、正塑粉等等也明确包含排斥的关系,导致饭圈永远处在纷争不断的战时状态。
饭圈也正是在共享分类的基础上构成一个制度性整体,从而塑造粉丝的身份认同相对于“黑粉”和路人,我是粉丝;相对于cp粉,我是唯粉……
因为如果没有“黑”,则不需要“反黑”,如果没有其他明星的唯粉,也不需要打榜,做数据更加无从讲起,而没有数据则没有流量明星,继而以流量数据作为商业价值指标的经济形态也无法成立。
最后当流量与饭圈思维浸润社会各方面,饭圈、数据、饭圈外的局外人可以共生共处吗?
其实回归本源,这是一系列非常典型的跨文化传播范式。当不同文化产生碰撞的时候,特别是在赛博时代,每个个体在交往中有着不同目的,大家都被网线牵引到同一个舆论场之中,越是身处虚拟的热潮,越是需要把情感下放,商业的流量终究还要归资本。
或许每个人都需要将观念进行适度的抛光。一方面,适当抛掉对饭圈的刻板印象,在了解之前,别急着批判。
另一方面正视你的情感价值,不要完全被数据束缚。归根结底,你的心是因为真真正正的喜爱而跳动,浪漫可以是假的,但快乐一定要是真的,还是要相信世界上始终存在着比数据更珍贵、更丰富的东西。
丁旭感叹追星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这句话被用来形容那些对追星欲罢不能的粉丝们,对某个爱豆的喜爱可能会停下,但追星这段旅程不会终止,很多粉丝会把追星作为自己的一项终身副业或爱好。
每隔一段时间,伴随曝光度的降低、人设的塌房、选秀代际的更替、新鲜感的流失,粉丝们会像候鸟一样,结伴寻觅另一处可栖息的岛屿。
在孤岛向孤岛的迁徙中,他们会感到疲惫与孤独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