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木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金兵犯境,黎民涂炭。他也是大宋的子民,他不能无动于衷。
日光淡了,屋檐下还在滴着水。
金兵似乎偃旗息鼓,暂时的平静也好。王如龙恢复了太平盛世的知府模样。只是见了赵榛,每每有些不自在,好在彼此各安其事。
赵榛除了看军士操练,还请马扩从军中找了《虎钤经》《武经总要》等兵书来读。
白日里,马扩还是不停地训练兵士,顾羽和沙真也忙个不停。
趁着战事平歇,马扩着厢兵修复加固城防。在城墙上,增设了强弩、床子弩和旋风炮。
送往朝廷的急报,依旧没有回诏。看来增兵、援粮,暂时是不太可能的。好在大名府这些年虽然军备松弛,但府库粮食很充足,军械多可使用或者修复。马扩又安排作坊工匠,加紧制造箭弩。
一切安排停当,他才稍稍松口气,心里踏实了。
一连几日,赵榛都在房中读兵书。
之前在宫中,赵榛学的多是经、史、诗赋,读《论语》《诗经》《左传》《尚书》《汉书》等经史书籍。《孙子兵法》倒是翻过,却只是囫囵吞枣,过眼云烟。
如今,上了战场真正对敌,需要排兵布阵,谋设战法,发现原来读的书完全用不上。
大宋朝一直重文抑武,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武人地位低下,难掌兵柄。而金兵压境,和战不绝,争吵不休,误君亡国的也是那帮书生。
百无一用是书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赵榛心里突然有了这样的念头。
马扩见赵榛忽然对行军作战兴趣极大,还煞有介事地读起兵书来。初始以为他不过一时心血来潮,热度过了也就散了。不料赵榛接连几天都手不释卷,连吃饭都要人催,竟是入了迷,却是马扩没想到的。
大宋固守“祖宗家法”,“欲兴文教,抑武事”。重用文臣,压制武将。打仗的是武人,统兵的却几乎都是文官。不解敌情,纸上谈兵,往往吃败仗。
马扩在军中多年,甚知此弊。这次在大名府,王如龙竟然肯让他自主带兵守城,虽是例外,却是金兵当前、迫不得已。
马扩等人在前苦心费力,功劳赏赐差不多都归了王如龙。乐享其成,他高兴还来不及,哪还有心思去干涉马扩。何况,他对行军打仗可说是一无所知。
马扩说不上是高兴还是失望。战乱时期,计较不了许多。不过看赵榛如此勤奋习练兵书,他倒赞赏有加。
天气出奇的好。虽然起了风,有些冷,却远没有那么寒冷难耐。
没有战事,金军没有迫近,大名城的居民似乎又恢复了旧时的日常。
或许已经习惯,或者一时苟安。反正对于平常百姓来说,只要不死,日子总是要继续。一家老少大小的肚子要填,差事不能丢,买卖还是要做。
马扩巡城回来,看赵榛读得辛苦,便邀他到翠云楼散散心。
翠云楼就在府城中心,东西大街相汇之处。在大名府,翠云楼就相当于开封城的樊楼。楼高十长,有大小百十间房子,内有酒楼、茶馆、各式买卖,最为繁华。
街上买卖铺户开张如常,人来人往,俨然是太平年景。
两人出了驿馆,沿着东大街,边走边看。还未到翠云楼,只听得呜呜的笛声传来,远远看见楼前聚了一群人。赵榛一愣,这笛声似乎在哪里听到过。
到了近前,见人群围了一个大圈,中间一个喇嘛,身着红袍,圆脸阔腮,头戴僧帽,正捏着一管铜笛,在那里呜呜地吹。
身边放着一个竹笼,竹笼前面的空地上,两条五六尺长,手臂粗细的蟒蛇。那蛇浑身赤红,布满黑色花纹,头部鸡冠也赤红,随着笛声昂头起舞,血红的蛇信嘶嘶直响,双眼凶光骇人。
赵榛猛然想起,这蟒蛇和他在无名谷所见完全一样,而这喇嘛的笛声和橡树寨那夜的笛声何其相似。他不禁站住,定定地望着那喇嘛、那蛇。
围观的人发出阵阵惊呼。那喇嘛面露得意之色,笛子吹得愈发高昂凄厉,两条蟒蛇双头剧烈晃动,身子狂摆,竟似着了魔一般。
赵榛只觉衣襟一动,小怪已跳进场中。它耸耸身子,吱吱叫了几声,那两条蟒蛇竟似受了重击一般,骤然停止舞蹈,缩起头在地上盘作一团。
那喇嘛正自陶醉,忽然听到吱吱声,再看两条蟒蛇已然不再舞动,而一只赤毛小猴正立在面前,吃了一惊。周围的人也指指点点,显然也觉得奇怪。
赵榛连呼小怪。小怪回头望望,却仍在原地。
那喇嘛脸色大变。看看赵榛,又盯着小怪,眼中闪出恶毒的目光,回身擎起笛子,鼓起猛吹起来。
笛声奔腾翻滚,如激流撞击岩石,又像雪山崩塌;忽又幽暗低沉,似漆黑深夜中鬼的脚步响起。令人不觉毛骨悚然,有人吓得手中的倒下都掉在了地下。
那两条蛇在地上翻腾几下,重又昂起头,扭动起身子来。小怪对了那蛇,双眼赤红,隐现怒意,连声长啸。
那两条蟒蛇似遭了霜打的茄子,复又堆在地上。喇嘛怒极,运气狂吹,那两条蟒蛇依旧聋子一样,不见动作。最后竟然瑟缩着身子,钻进竹笼里去了,再无动静。
人群一阵骚动,赵榛赶忙抱了小怪回来。
那喇嘛收了笛子,盯着赵榛恶狠狠连看几眼,转身背起竹笼,挤出人群,不见踪影。
马扩在旁,满脸疑惑。赵榛将之前的事,略略讲给他。马扩点点头,似有不解。
两人不再说话,抬腿进了翠云楼。伙计带到楼上,找了一个清净阁子,卷起帘拢坐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