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九章 神学理论的奠基人于吉【1 / 1】

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三国演义》里有几位很厉害的道士,如左慈、于吉等,也包括张角三兄弟。他们与小说的中心思想不太靠谱,所以当不了主角,只是一笔带过的路人甲,不太为人所注意,但是这些人物在道教发展史上却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这里,我们重点讲讲于吉,原因是他上承甘忠可,下启张角,他的著作和神学理论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样先看看于吉的简介:

姓名:于吉

民族:汉

籍贯:琅琊(同样是山东人)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约公元200年

职业:道士

主要著作:《太平青领书》(简称《太平经》)

说实话,在正史上能被重点写的道教人物并不多,即便很多人在道教发展史上是名人。于吉同样没有在正史上留下多少痕迹,我们也找不到多少关于他的生平,好在我们关心的重点是他的作品和思想。

上一章我们提到,甘忠可死后,他的《包元太平经》散落到了民间,被信徒们传播,也有很多人对其扩充,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出现。到后汉时期,于吉完成了对这些流传在在民间的《包元太平经》的加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自己的论著《太平青领书》,共一百七十卷,后世也认为此书问世标志着道教的正式问世。就在于吉潜心著书的时候,遥远的西方,张道陵开始了五斗米道的传教工作,出开启了天师世家的传说。

可惜的是,于吉最终被孙策所杀,这在《三国演义》里也有记载,道统还未发展成规模就夭折了。好在于于吉有个出色的接班人张角,把《太平青领书》直接改称《太平经》后,广收弟子,同时创立了太平道,自己当上了教主。太平道随着黄由起义的席卷天下也收获了大量的道众,最后也因起义失败未能得到延续发展,下面我们再单独讲讲张角。正因如此,甘忠可、于吉、张角都没有被套上道教的开教祖师的光环,不得不说,有时候运气真的比实力更重要啊!

于吉对中国道教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太平经》中,而最大的贡献,则是提出了比较完善的神仙信仰和神学理论,这对后面的葛洪创确立完善的神仙理论体系有着很大影响。

我们提到过,道教是个多神的宗教,今天的道教所崇奉的最高天神也不止一位,分别有玉清、上清和太清这三清,当然后面我还会详细讲这三位的前世今生。

在东汉末年,那时的道教还只有上清之说,并没有形成三清为尊的神仙体系,当然所尊奉的神也不是只有上清一位。于吉所承认的至高神就不是上清,首先《太平经》中说有一位宇宙至尊天神叫“长生大主号太平真正太一妙气皇天上清金阙后圣九玄帝君”,这个名字有点长,不过这是道教的一个传统,后世完美继承了于吉的风格,造成道教诸神的名字一个一个比着看谁更长,这是后话,暂且放下。那么这位长名字的尊神是谁呢?实际他就是李聃,我们熟知的老子,当然也有简称,叫九玄帝君。接着于吉又说还有“三皇五帝”,这八位同样是宇宙主宰,这还没完,接着又说还有“九皇十五帝“”主宰一切,另加一位叫“天君”的也是至尊天神。唉,先不说别人,就于吉一个人来说,他就列出了如此多的至尊天神,所以我们说于吉在神学理论上只是起到了奠基作用,真正完关神仙理论的却是葛洪。除了至高神以外,于吉同时还提出了信奉四时、五行、星辰为神,构建了一个相对粗糙但又比较完整的神学体系。总之在东汉末年,处在道教发展的早期,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大家都认可的神仙的团队,专业的、非专业的人们信奉着个自的神仙,大家各自为战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道教这种天然的多神系统的呢?原因可能有很多,我个人认为文明的落后应该是最大的因素。在当时,即便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人,但由于受到交通、通信、出版著作成本太高等等现实的影响,相互间不可能和现在一样,发个朋友圈、弄个直播就能迅速传到全球。所以,只有各自为战,自己敬自己的神,自己传自己的道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于吉整理的《太平经》是甘忠可的信徒们在民间传播、增加后的内容,期间加入了很多人的思想和内容,比如张三喜欢山神,那么他就把山神当做至高神加到里面,李四喜欢河神,他同样会把河神奉为了至高神,因此就出现了很多神,很多至尊的这种情况。不过我们却可以从中《太平经》中归纳出一个当时的共同点来,那就是自然及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神的存在的。比如除了上面提及的那些神以外,当时人们还认为人的五脏也是有神存在的,所以神在当时真的是无处不在,于吉同样也受到这一影响,神太多了也就弄得有点乱了。

《太平经》还反应出当时道教的神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物”与“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就是形而上的东西和形而下的东西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从而导致了形而上的神就有了善恶之分。正是这种神和社会之间的投影,就把神学理论同社会政治联系上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甘忠可会入狱,于吉会被杀,黄巾军会起义,五斗米道开创了政教合一的先河的根本原因。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这里我讲于的神学理论,也提到了葛洪的神仙体系,这在早期道教中也是有原因的。当时,或者说在以于吉为代表的人们心中,神和仙是不同的。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仙”的概念,比如《庄子》里提到的著名的藐姑射之山的仙人,《列子》里讲的归墟里的仙人等。在《太平经》中,于吉认为的仙和神是不同的,人可以成仙,成仙后再继续努力,追求进步,才有机会成神。也就是说,仙是介于人和神之间的,能够长生不死,会飞,还会各种变化的人。仙人们还不能完全超脱,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还要上班的,具体做什么工作呢?比如掌管四时变化、行云布雨等等吧,这些思想和战国时期不同,那时的仙和神还没有明确区分。

记得玄幻小说刚流行那段时期,有些作者构建的小说脉络中,人可以通过修真而成仙,仙再继续修炼后再成神,神也能继续修炼,然后又成……,这个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找几本看看。这些作者不知道是借鉴了于吉的神仙理论,还是因为脑洞足够,要是于吉把《太平经》写得通俗一点,可以当成玄幻小说来看了。

接着探讨于吉的神学理论。在汉末那样黑暗的社会大环境下,无论怎么工作、怎么累,仙人还是有着先天的让凡人羡慕、渴望的优势和资本,毫无疑问,人人都愿意当仙人。那么怎么才能加入到仙人大家庭中呢?后世道教就有了一系列的修炼的法门,而在早期,这些还没有被开发出来。于是,于吉就说了,想成仙吗?可以,去“学道积德”吧。他的成仙办法很原始,就是让大家都要多多得做好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然后就能成为贤人;成了贤人以后,继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进而就能成为圣人;圣人再接着学习,就会成道、成仙、成真、成神。您看,于吉打造的升级模式,比现在小说的升级流一点都不逊色。大家想到没有,于吉的这种思想,其实还是有出于政治目的考虑,宣扬的人人做好人好事,从本质上还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

除了神和仙以外,于吉还提出了鬼这个物种的存在。

于吉说每个人都有灵魂的,只有身体和灵魂合一才是活人,否则就会死亡。更进一步,《太平经》中还提出了人是生活在天地中的,同时天地也存在于人身体里的,神是生活在天上的,同时人身体里同样有神的存在,这就是道教早期的“心神合一”理论。

实际上,于吉的这种“心神合一”的理论,是在吸取了西周时期就有的天命论和西汉董仲舒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理论而发展出来的。在此理论上,于吉又说,人的灵魂如果离开了身体就成了鬼,这时人当然也就死了。当然,于吉并不是早期的研究生命学的科学家,他构想出来的鬼,也是一种宗教思维。于吉不是希望人们积德成仙嘛,那要是有人不想成仙,天天想当坏人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轮到鬼这个东西出场了。如果天上的神发现你在做坏人,不好好修仙,他就会命令鬼去惩罚你,具体怎么惩罚的方法那就多了,反正都是你不希望遇到的,诸如让你做恶梦、让你鬼打墙、让你鬼剃头等等吧。当然,鬼这个东西大家都看不到,那么他平时生活在哪里呢?答案是黄泉和土府,这是鬼应该去的地方。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的神话里的黄泉地府了。当然,鬼在早期道教中是反面角色,常常是祸害人的,为后世的道教的神仙理论体系中早早定下了基调。

至此,简单讲了于吉的神学理论,那么于吉创造这套理论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就有政治方面的原因,同时还为了宣扬“天应天威”和“心神合一”这一观点,这就是以于吉为代表的早期道教的神学理论的核心。

上面我们简单解释了心神合一的内容,下面再简单讲一下什么是天应天威。

道教中讲的天,其实是一个有意志、人格和无限权力、能力的宇宙的主宰,是在云霄上的仙界生活着的君王。天的威力是极大的,是不可违背的,如果违背会就降下灾祸,这就是“天威”。

天与人之间是有着感应存在的,人的一切,天都了如指掌。天看到你在行善,就会降下祥瑞,看到你做恶,就会降下灾祸,这就是天对人世间的警示和预兆。每个人都要顺应天意,特别是帝王,更要随时注意老天给你的预兆,多去祭祀,这样就能更好地与天沟通,这就是“天人感应”。

在这种教义的宣传下,就使人们相信天的无时无处不在,使人们敬畏天,这也源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所以,早期的道教的理论体系发展,实际上有很多内容是承袭自儒家的宗教思想,只不过道教把天赋予了人格、意志和权威。

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于吉确定了神学理论为止,出现了相对粗糙的、原始的神仙理论体系,算是我国的道教的孕育、萌芽阶段,也到了对这一阶段做一个小结的时候了。

第一,有了相对完整的生死认知,提出了形和神的存在性,据此定义了活人、死人、鬼、仙等不同的存在形态。有形有神,并且形神合一就是活人,活人如果能长生不死那就是仙人,形和神分开了,人也就死了,但是神却不会消失,而是变成了鬼。所以说,那时的道教学者们其实已经算半个哲学家了。

第二,道教脱离不开政治,特别是早期的道教,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经验又不成正比,所以碰壁就难免了,比如前有甘忠可的被杀,后有张角的起义失败。即使是于吉提出的导人向善,积德成圣成仙的理论也并不完全是统治阶级所正直需要的。但是当时确立起的人死后神分离变成鬼,并且为鬼构建了黄泉土府这套理论,却是为道教正式成为一种宗教打下了理论基础。

第三,构建了原始的天应天威体系,也为宗教的神圣地位打下了基础。对于完全是未知的、不可抗力的自然界的运转,设计出了超越凡人的神仙、鬼神体系,并由这些神鬼的行为来解释自然行为。人、鬼、仙不同的存在,黄泉、人世、仙界不同的办域,构成了神仙体系的基本要素。信奉并且要遵从天神、仙人和真人的主宰和掌控,相信鬼生活在黄泉,相信人可以学道积德成仙这些理论构就成了神仙体系的框架。在这个体系构建完成以后,又发展出来早期的道法、道术、道功,这就是于吉为代表的早期道教对中国道教发展的最大贡献。

《太平经》是于吉的思想和早期道教的代表性著作,有关此书的一些具体的内容,在下面讲张角时还会介绍。张角通过多年的传教,利用《太平经》收获了大量信徒,并且依此发展成为起义的主要的政治纲领,可谓是把《太平经》发扬光大到了极致。

至此,道教的起源的话题就基本讲完了,下面,就是道教的正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