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三十六章 邵雍—学际天人 上【1 / 1】

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前面数次提到过邵雍这个人,讲陈抟时又讲到他在易学方面的成就,下面就讲讲邵雍。藲夿尛裞網

首先明确,邵雍并非道士,身份是儒家、理学家、数术学家、诗人等等,成就上丝毫不弱于张载、二程、司马光这些大儒,他自己说过:“学不际天人,不足谓之学”,正因为有这种好学的态度,高标准的学习要求,才让他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既然邵雍不是道士,那么为什么要单独讲他?一是他和陈抟的传承关系,二是他在易学上的成就,这显然是和道教有了不浅的渊源,实际上邵雍对于道教的影响,也足够把他好好讲一讲。

姓名:邵雍,字尧夫

籍贯: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邵康庄)

出生时间:1012年1月21日

去世时间:1077年7月27日(或5日)

主要著作:《皇极经世》、《梅花易数》、《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

主要成就:创作了先天图、写了《皇极经世》,还写了大量的诗。

据《宋史》记载,邵雍祖籍范阳,大约就是今天河北涿州大邵村,后来跟随父亲搬到了衡漳,然后又搬到了共城,大概就在河南安阳、新乡一带,有人考证是在林州邵康庄。

少年时,邵雍“自雄其才”,非常高调地宣布自己将来要成就不世的功名,并且是付诸实践的,只要是能接触到的书没有不读的,而且对自己的要求极为严,甚至到了严厉的地步。史书记载他读书的时候,冬天不点炉火取暖,夏天不扇扇子纳凉,原因没说,估计还是因为家里穷,就这样,白天苦读,晚上还经常熬通宵,坚持了好几年。

有一天,把全部书都精读完了,邵雍感觉略有小成,也有点累了,看看三尺的篱笆小院,仰天长叹说:“想古人们都喜欢结交天下朋友,喜欢探幽访古,那样能学到的东西应该更多吧,唉,至今我还窝在这个小村里,世界这么大,是时候出去走四方了。”

邵雍这一走,穿林海,过雪原,山东、河南、山西、江浙、川陕……具体都看了什么,结交了哪些高人不得而知。走得再远也有累的时候,也有想家的时候,回到家后邵雍说了一句话:“道在是矣”,究竟他是说道在天下,还是就在他家里,道友们自己体会吧,反正从此以后,邵雍就不再出去游历了。

上面提及过李之才传授邵雍易学的事情,当时李之才就是邵雍的父母官,共城的县长大人,邵雍游历回到共城以后,就到苏门山百丈源上盖了间小屋闭关,李之才听说自己治下有这样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才,就亲自来试探一番,二人有一番简短的对话。

李之才:“子何所学?”

邵雍:“为科举进取之学。”

李之才:“科举之外有义理之学,子知之乎?”

邵雍:“未也,愿受教。”

李之才:“义理之外有物理之学,子知之乎?”

邵雍:“未也,愿受教。”

李之才:“物理之外有性命之学,子知之乎?”

邵雍:“未也,愿受教。”

于是李之才便把自己所学尽数传授给邵雍。实际上,经过李之才的点化,邵雍虽然没有皈依道门,不过已经从纯粹的儒家纲常礼教中跳了出来,不再囿于儒家的易学,开始研究道家的易学之道,这可以从他后来写的一些诗句中体会到这种变化:“儒风一变至于道,和气四时长若春”、“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自从会得环中意,闲气心中一点无”等等。

邵雍这里讲的“环中”可不是指他的先天图的那个圆环,而是出自《庄子》中的一句“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表达他自从研究观物,观天地万物那无穷的变化以后,原来那些争名逐利的凡世欲念之类的也就淡了,没了,对于庄子,邵雍是极为拜服的。

李之才和邵雍所说的,传授给邵雍的,从义理之学到物理之学,再到性命之学,也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后面讲先天图和《皇极经世》的时候再聊。

邵雍还吸收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证悟思想,通过对道家的心斋、坐忘、非有非无等思想的研究,“天学修心,人学修身。身安心乐,乃见天人”。邵雍的修心,也许不是以追求合道为终极目标,但是他对道的理解,对道体的洞彻不亚于当世的高道,否则他也不可能创作出先天图,更写不出《皇极经世》这部奇书。

37岁时,邵雍因故搬到了洛阳定居,虽然到了大城市,但是依旧过得非常清贫,勉强盖了间草堂,和父母相依为命。真想象不到,邵雍当年四处游历的时候他是怎么过来的。来到大城市里,没钱那可真的不行,于是邵雍就天天出城去砍柴来卖,换点米面供养父母,虽然如此贫困,但一家人却生活得非常幸福,别人看了都奇怪,都穷成这样了,一家人怎么还这么穷高兴啊。不久,父母相继过世,邵雍把这个穷家里所有能卖钱的东西全卖光了,才勉强安葬了父母,接下来的生活穷得真没办法再穷了。就是在这一时期,邵雍开始了先天图的研究,开始了《皇极经世》的创作。

前宰相富弼退休后回到洛阳养老,当时司马光、吕公等人都人也都在洛阳,原因自然是受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他们都相当敬重邵雍的学识和人品,于是经常登门找他来聊天。不过邵雍家太穷了,勉强一间草屋立在那里,连张桌子、椅子都没有,大儒们来了以后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于是这几位就商量了一下,集资在城外买了套大别墅送给了邵雍,那时,邵雍58岁。不过,看后面的故事情节,几人应该是在城内买的房子,而且离司马光家并不远,总之有人送了他一套不错的房子就对了。

有了钱有了房以后,邵雍依旧不改春种秋收,自给自足的生活,还给大别墅起了一个名字叫“安乐窝”,并自号安乐先生。生活条件改善了,心情自然是不错,在邵雍的诗作中,有不少写他的这个安乐窝的,比如“安乐窝中事事无,唯存一卷伏羲书”,“安乐窝中弄旧编,旧编将绝又重聊”,“安乐窝中万户侯,良辰美景忍虚休”,“安乐窝中甚不贫,中间有榻可容身”,还有很多。

司马光也有一诗给他:“远去名利窟,自称安乐窝”。

此时的邵雍每天的生活也极有规律,早起焚香静坐,搞搞写作,晚上喝上二两小酒,为的不是那点口腹之欲,而是借一点酒兴,思如泉涌,吟出几首好诗来,日积月累,诗也写了不少。比如:

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

人或善饮酒,唯喜饮之和。

饮多成酩酊,酩酊身遂疴。

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

等到春秋两季,天气晴好,不凉不热的时候,邵雍经常会乘坐一辆小车,让一个老家人推着去郊游,时间长了,沿路上无论大人小孩只要听到那辆小车的独特的声音,就知道邵雍又出来了,于是都说:“我们家先生出来了”。听着就让人感觉亲切,邵雍也颇为得意,便吟诗一首:

喜醉岂无千日酒,惜冬还有四时花。

小车行处人欢喜,满洛城中都似家。

因为邵雍兴致所至,有时候还会在外面住一两晚,所以还有好事者在洛阳周边,风景不错的地方修间小屋,就是为了方便邵雍出来玩的时候住着方便,也不知道从谁开始的,这些小屋统一被称为“行窝”。这种安乐生活,还有一诗可以证明:

六尺眼前安乐身,四时争忍负佳辰。

温凉气候二八月,道义宾朋三五人。

量力杯盘随草具,开怀语笑任天真。

劝君似此清闲事,虽老何须更厌频。

不久,著名的砸缸兄司马光离开了开封那个旋涡,退居洛阳隐居,就在邵雍的“安乐窝”不远处买了20亩地,修了一座“独乐园”,那一年他53岁,邵雍61岁。

邵雍本人极为谦和,和人交谈时,总是夸别人的长处,有人向他请教学问的时候,不论高低贵贱,必定尽心解答,即使别人不赞同的时候,也从不强加于人,因此只要有读书人来洛阳,第一站必定是先来他的府上拜访然后才去办其它事情。司马光非常尊重邵雍,每次见面先叫大哥才说话,这二位的才德成了四邻八乡的模范,每当孩子淘气时,大人就会教训说:“天天就知道玩,四处惹是生非,怎么不学学人家司马砸缸先生和邵先生?”在邵雍和司马光的品德影响下,洛阳“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前面讲到过王安石的熙宁变法,1069-1085年间的事情,当时很多官感觉这官实在当不下去了,便写了辞职信,邵雍的那些在下面当官的门生故友们就写信来,希望他能给指点迷津,这官是当好呢,还是辞职好呢。邵雍一一回复说:“这时候当逃兵怎么能行呢,新法虽然苛严,但正是需要你们这些德才兼备的人出力的时候,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你们能多一分宽容,百姓们就能多受一分好处,你们都跑了,百姓们不是更苦?”

他在开解剑州朋友周士彦时,赠了一首诗:

作官休用叹奚为,未有升高不自卑。

君子屈伸方为道,吾儒进退贵从宜。

即今彭泽归何地,他日东门去未迟。

痛恨伊嵩景无限,一名佳处重求贤。

对于辞官的朋友,他也会开导,成功扮演着一个知心大哥的角色,比如有这样一诗:

人情大率喜为官,达士何尝有所牵。

解印本非嫌薄禄,挂冠殊不为高年。

因通物性兴衰理,遂悟天心用舍权。

宜放襟怀在清景,吾乡况有好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