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前面每当讲到一位帝王时,除了要讲一讲他们对道教的态度,一般还会提一下对佛教的态度。佛道千年的纠葛传承下来,能够真正融洽相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贯穿始终的还是争斗,而封建帝王的态度可以直接影响双方的强弱对比甚至是左右某一方的生死,那么道教的迷粉嘉靖对于佛教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嘉靖对宗教的指导思想总体来说就是四个字“崇道抑佛”。还在湖北老家的时候,小嘉靖除了对道教有亲切感,还没有实力对佛教表示什么,不过从登基开始就渐渐表现出了对佛教的打压倾向,发展到后来则更是“于佛则绌,于道则崇”,崇道抑佛可以说是不忘初心,贯彻始终没有改变。其实要说变化还是有的,那就是对道教从崇到迷,从迷到不能自拔。
本来,老祖宗们制定的宗教政策还是挺不错的,以朱元璋和朱棣为表率,给后代子孙们做出了好榜样,总体上就是严格管理、限制发展,后代们执行得也算不错,结果嘉靖一上来就创造了一日度道士二万四千人的记录,祖宗那一套根本就没考虑过,至于后代们会不会也任性更不会操心。
对道教是优待了,那么对佛教是不是只是稍稍压制一下就算了呢?非也,嘉靖说了,既然祖宗说要限制佛教,那么就应该尊祖制好好地限制限制,所以嘉靖对佛教奉行了越来越坚决的打击政策。
嘉靖很缺钱,而且是从上台那一天开始就一直缺钱。国家打仗要钱、各地受灾要花钱,自己修仙更要花钱,一直处于财政危机状态的大明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起了,逼得嘉靖天天想从哪里弄点钱先应应急。
嘉靖元年(1522年)三月,这位皇帝请搬家公司派来几个人,把玄明宫里的佛像给搬了出来,正好有个天天在小区里骑个三轮车收废品的老大爷路过,于是凑上来二人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把这些总重达一千多两的佛像卖了,嘉靖拿到钱后就去还了债。
卖佛像的这点钱简直就是蚊子腿,根本就打不起一个小水花,于是嘉靖又盯上了各地寺院占有的土地。无论是搞房地产开发,还是搞农业种植,土地都是硬通货,是可以做大文章捞大钱的,而寺院占有的土地数量偏偏又达到惊人的、令人不得不起贪心的程度,这在前面也讲到过多次了。比如宣府有隆福、清泉和时恩三寺,共有良田1300多倾,嘉靖二年四月,嘉靖直接命令:“三寺田土各给寺僧三分之一,其余召佃起科”。为什么是这三座寺庙呢?这还不好理解?因为离的近嘛。嘉靖二十二年,“凡释氏必尽废之为快,如大慈恩寺,先朝最盛梵刹,宪、孝、武历朝法王国师居停者万人”,类似大慈恩寺这样的大型佛寺照样“毁之,寸椽片瓦不留”。
为了捞更多的钱,嘉靖进一步开始打击寺院经济,不但强行向和尚们收税,也要他们服徭役,对于藏地来的和尚更加严厉,他曾经把京城里的藏僧一次性打包全部发配到两广那些未开化的地方充军,而且是“遇赦不宥”。
从嘉靖五年(1526年)五月开始到挂掉之前,嘉靖曾经三次发布禁止和尚设坛传戒说法的命令。佛教设坛传法是为了宣扬戒法,这种活动不但属于和尚自己修行的一部分,还有弘扬佛法,宣传佛教的作用,很多人出家当尚就是因为参加了这些活动才决定的,而且这些活动在嘉靖之前政府是一直鼓励的。那么嘉靖为什么却一再禁止呢?这里面并不仅仅有限制或打压佛教的原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和白莲教有关。白莲教也经常要做宣传推广,每次活动“昼夜传法诵经,男女杂沓”,用来宣扬教义、吸收信徒,各地官员对此是相当警惕的。而和尚设坛传戒说法时的情景又和白莲教的活动差不多,“四方缁衣集至万人,瞻拜伏听,昼聚夜散”,地方官们一看大牙都疼,这到底是和尚们在搞促销呢还是白莲教在搞破坏啊,于是按照传统宁杀错不放过,谁也别搞再促销活动了,安全第一。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秋,嘉靖临死前还不忘记再次禁止京师参禅礼佛集会,“严禁僧尼至戒坛说法,乃令厂卫巡城御史通查京城内外僧寺,有仍以受戒寄寓者,收捕下狱。四方游僧悉听所司递回原籍当差”。这一禁令实际上被后面几代皇帝一直执行到了明末,对佛教的发展影响甚大。万历年间曹洞宗湛然圆澄和尚写过一部《慨古录》,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自嘉靖间迄今五十年,不开戒坛,而禅家者流,不无可凭据,散漫四方,致使玉石同焚,金鍮莫辨”。这里所说的嘉靖间就是指嘉靖四十五年,期间透露出佛教的衰退也是毫不夸张。
嘉靖六年十二月,嘉靖宣布了一条命令:从此不允许再给没有身份证的和尚、道士发度牒了,也就是说不给那些没办手续的和尚道士们转正机会了。这还不算,嘉靖还鼓励和尚还俗,尤其是尼姑和女冠则强制还俗,显然是打算让这些女人早点回家嫁人,多生孩子、照顾孤老,为大明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在打压佛教限制佛教招收新成员加入的同时,嘉靖对道教则不但不限制,反而先后几次大规模的开度道童,毫不掩盖自己的崇道态度和区别对待的行径。
嘉靖六年十二月,嘉靖宣布禁止修复已经废弃的寺院,严禁无证私建寺院,同时查抄全国私建的寺院,只要没有营业执照的全都拆的拆、卖的卖。比如当时有座大隆兴寺被毁,结果一直申请不下来重修的许可证,一拖就是十几年。到嘉靖二十四年,由于当时有一个琉璃河工程恰好缺钱,其实是一直缺钱,于是嘉靖顺手就把这座大隆兴寺的地皮拍卖了,钱正好拿去修河道。
嘉靖十五年五月,嘉靖又把宫里的大善佛殿拆了,小道消息说是皇太后嫌住的房子太旧了,又窄又阴的,想换个房子换换心情。嘉靖拿着故宫的地图研究了一遍,发现实在没有合适的空房间给太后了,只能是拆旧盖新,于是就开始研究拆哪里。最后的结果就是佛殿了,谁让它位置不错呢。当太监过来请示殿里那些佛头、佛牙、佛骨以及各种金银法器什么的应该放到哪去时,嘉靖略一思量就说:“全都搬到十字大街,那地方场子大,把这些东西都融化了就行了”。这可不是我在这瞎编排,史书记载“乃燔之通衢,毁金、银像凡一百六十九座,头、牙、骨等凡三千余斤”。
说到这里不禁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嘉靖不可能不知道把这些东西化成金属块价值会成千百倍的下降,也就是说宁可缺钱,他也不愿意让这些东西流出去。
当然,嘉靖期间还有很多打击佛教的政策和行为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总之嘉靖对于佛教的态度应该是很鲜明的,打击的力度也可以说很严厉。
突然想起了《红楼梦》里的一个人物贾敬,相信道友们都知道这位大爷,诸位把贾敬的名字反复念几遍会发现什么?研究红学的人很多,里面的人物也被研究得相当深刻了,这位贾大爷就被一些红学专家视为影射嘉靖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二位有着很多相同点,比如这位放着美女如云的豪华别墅不住,天天住在道观里,府里大事小情一概不管,而嘉靖也是二十多年刻苦修仙不上朝。再比如嘉靖不喜欢佛教,《红楼梦里》虽然没有明确讲贾敬不敬佛,但是崇道是真的。当然可能最直接的证据应该就是贾敬和嘉靖听起来就一样。另外在《西游记》车迟国那段中,猴子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道士做了皇帝,其实应该也是在讽刺当今天子不好好当皇帝,却比道士更像道士。
嘉靖既然崇道,那么就是铁定了相信神仙是真实存在的,同样就应该相信佛祖是存在的,而他这么打击佛教难道就不怕佛祖生气找他的麻烦来?
道友们注意到没有,上面说嘉靖曾经三次下诏禁止和尚设坛传戒说法,为什么不是一次?显然是执行过程中效果不怎么样,这里面有下面人的执行力的因素,也有嘉靖自己的态度是否坚定的因素,如果真的铁了心地要这么做,想必一次就够了。另外,嘉靖十五年才拆的大善佛殿意味着什么?如果想彻底灭佛,大善佛殿能在多那立十五年?嘉靖并不比别人差根筋,宗教问题可以影响国家的稳定,处理起来不慎重怎么行?自己可以不喜欢佛教,为了向道祖道君表示自己的专一可以打压佛教,但是还有大量的佛教信徒,包括广大百姓,甚至包括大量的皇亲、官员和太监等,无论是拆庙还是收税,只能禁而非毁,步子绝对不可以过大,这样也不至于真惹怒了满天佛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