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三十七章 千古人豪刘伯温 下【1 / 1】

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出身影响着他心胸、眼界以及处事方式,所以才会在成事之后大杀功臣。民间关于刘伯温的死有很多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被朱元璋毒死的,不论事实如何,反正很任命老朱的人设。可是这里就有一个矛盾,随着刘伯温形象的神化,一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神仙般的人物怎么可能着了老朱的道儿,就算他是皇帝,也不应该啊?那么刘伯温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先说一下当时的政治环境。当打下天下以后,在朱元璋的默许下,以李善长为首的淮系武人集团开始对浙东文人集团表达出各种不友好,老朱坐在龙椅上看得挺投入。这是大多数领导们都有的喜欢玩弄平衡权术的毛病,老朱同样学会了这些东西,而且心更狠,看完戏以后干脆来了一场火烧庆功楼的大戏。

在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洪武元年八月刘伯温便被迫致仕回家。那时的老朱多少还要点儿脸,卸磨杀驴的名声也不好,很快就下诏把刘伯温召了回来,而且赶上了封赏的末班车。刘伯温的名字是被加到了大封功臣名单的末尾,老朱随手甩了一个“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的爵位,要知道当年可是封了10个公爵、52个侯爵和3个伯爵。

老朱在《诚意伯诰》中也说了几句好话:“……可谓贤智者也,如诸葛亮、王猛,独能当之。”不过也只是说了点不值钱的漂亮话,要知道给刘伯温的这个伯爵不是世袭的,俸禄更是少得都不好意思说,具体多少记不清了,大约是徐达等人的十分之一左右。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些爵爷们善终的不多,被杀的不少,被灭族的占绝大多数,相对来说刘伯温还能善终,也算是他有水平。

就这样,刘伯温在南京勉强住了三年以后又被迫辞职回家了。此时的老朱架子已经非常足了,任谁在那个位子干几年也一样,临走前甚至警告刘伯温:“忠臣去国,恶言不出”,意思就是说你回去后记得管住自己的嘴,不要没把门的乱喷抹黑我,嗯,朕。

由于刘伯温的能力实是太高了,朱元璋感觉不把他放到眼皮子底下总是不放心,于是派人过去请他说:“你不在家好好宅着,乱折腾什么风水?”就这样,刘伯温只好又回到南京,虽然没有唱铁窗泪,但一举一动都在老朱的监视下。

洪武八年四月十六日,手下来报告,说刘伯温病了。这件事在民间、学术界一直是个谜,有人说刘伯温的确是病了,也有人说是老朱派胡惟庸暗中下的毒。无论哪种说法是真的,总之这次刘伯温是没救了,所以老朱便放心地让他回家等死。不久,朱元璋就收到了刘伯温去世的消息,大概还掉了几滴鳄鱼泪。

当然,历史是公正的,后人对刘伯温的评价非常高,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正史习惯从立功、立言、立德这“三立”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功绩,刘伯温三立都得了满分,荣获“三不朽”称号,这一点比诸葛亮还要强一些。

明天顺二年(1458年)官府出资在刘伯温的老家文成县南田村“敕建诚意伯庙”,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赠为太师,谥文成。诰文中对刘伯温有了很高的评价,如“才称王佐,学为帝师”、“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嘉靖十年(1531年),刘伯温配享太庙,民间还把他崇祀为襄助排满的民族英雄,另外就是卖香菇的和吹糖人的这两个行业都尊他为祖师爷。

刘伯温的两个儿子刘琏、刘璟也比较争气,继承了父志,律身以廉,弘扬家学,深受朱元璋的器重,曾夸奖他们说:“阿琏明秀,阿璟凝重”。后人对他们也比较认可,配享诚意伯祠庙,并称父子三人“两世三贤”。不过刘璟感觉自己老爸死得太屈,于是公开发贴说:“虬髯电目,探天根兮斡地轴。扶龙兴云,四方以肃。征休戚为忧喜,以大道晦明为荣辱。武功既成,而文治未尽其用者,盖天耶?抑人耶?”很显然,儿子的心目中,老爸是大才,可惜虽有开国之功有了,但却没能实现宰执天下的夙愿,实在是太不值。

明代著名的直臣李时勉是这么夸刘伯温的:“非惟其勋业冠绝前古,而文章也足以垂世,而莫之与并也。”同样是直臣的杨守陈夸得也非常到位:“汉以降,佐命元勋,多崛起草莽甲兵间,谙文墨者殊鲜。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在民间刘伯温的人气则更高,反正传来传去最终成为神仙般的存在了,甚至有人认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诸葛亮时,就是参照着刘伯温写的。

现在,文成县有很多刘伯温的记忆,刘基庙、刘基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刘伯温的传说也进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走进过《百家讲坛》。

刘伯温在著述极多,集成了二十卷《诚意伯文集》,其中包括《郁离子》、《写情集》、《覆瓿集》、《春秋明经》、《犁眉公集》《翊运录》等。其中的《灵棋经解》是刘伯温术数造诣的传世之作,阐发入微。还有一部《多能鄙事》里面也涉及到一些阴阳占卜方面的内容,体现宇宙内事无大小关乎民生,都蕴藏着“道”的思想。

另外,刘伯温在历法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他改变了原来以黄河中下游为基础制定历法的传统,而是依据南京的天文数据为基础重新制定了《戊申大统历》。

下面再简单说说上面提过的《烧饼歌》。相比《推背图》来说,知道《烧饼歌》的人可能要少一些。

后人经常会拿刘伯温和诸葛亮相比,民间流传“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这两位一个精于马前神课,一位留下《烧饼歌》。古人在起名的时候太不讲究了,因为每次出征前诸葛亮都要占卜一次,所以他的这手功夫就称马前课。后来的《推背图》是因为袁天罡推了李淳风的后背而得名,《烧饼歌》则是因为一只烧饼。

据说有一天老朱有点饿,正偷着吃烧饼解馋呢,恰巧刘伯温有事来找他,老朱赶紧拿了个碗把刚咬了一口的烧饼扣在下面。

正事说完以后,老朱突然兴起,问刘伯温:“先生你能掐会算,今天露一手怎么样?”

刘伯温自然不能扫了皇帝的兴致,点头表示可以:“请万岁出题。”

老朱一指桌上扣着的碗说:“那你就算算这个碗下面有什么吧。”

刘伯温点点头,运指掐算,稍倾便说:“万岁,我算出来了,此物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

看着老朱一脸惊诧外加崇拜的神情,刘伯温心中得意:“你嘴角粘着芝麻呢,还用我祭出绝学吗?”

没有哪个走江湖的算命先生会说肯定如何如何的,必须要说得很含糊,但是当事人代入后却可以自动往正确的方面脑补,所以不用说出烧饼,只要把上面话说完,老朱自己就会认为刘伯温算对了。

朱元璋再一次领教过刘伯温的神算之术后,还想接着问问这大好江山能不能永远姓朱,未来会发生什么大事,于是二人便接着聊了下去。二人这番对话,被史官记录下来,经整理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烧饼歌》。

《烧饼歌》主要就是二人的对话,比如朱元璋问:“现在南京城固若金汤,还有什么需要预防的?”

刘伯温回答:“……只恐燕飞入京。”

经后来人分析后,认为这是预言了燕王打进南京来的这件事。

再比如刘伯温说:“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这是说燕王将来的永乐国号。

“万子万孙层叠层”,不是老朱当时理解的老朱家子孙万代,江山永固,而是说到万历的儿子、孙子三代以后,明朝就终结了。注意天启和崇祯都是万历的孙子。

“十八孩儿难上难”,指从朱元璋到崇祯共传了十八位帝,当然是包括朱标和嘉靖的老爹。

“木下一头了,目上一刀一戊丁”,这是指李自成。

二人的对话一直聊到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再往后就是另一种社会形态了,相信刘伯温再有本领,也理解不了今天的文明吧。

在明代,刘伯温的传奇已经非常流行了,不过《烧饼歌》直到清中期以后才出现。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烧饼歌》有不同的版本,较早的有光绪年间、民国期间的,更早的还没有发现。近代还有一些单行本或者附载本,内容方面多少有所不同。再根据里面预言的截止时间综合分析,有人怀疑《烧饼歌》并不是刘伯温所作,很可能是后人托名所作。

喜欢看网文的道友可能还听说过一个关于明十四陵的传说吧。意思大概是说朱元璋和刘伯温聊过烧饼以后,还是怕后代不争气,守不住江山,于是传下了祖训,要求每代皇帝必须从每年的收中按比例取出一部分来,存到一个地方,这就是第十座明陵。老朱还画了一张解谜类的藏宝图,后代子孙万一遇到了灭国的大难时,就可以从这里把钱取出来再把天下夺回来。当然,这就纯属虚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