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98章 地公传说(二)【1 / 1】

肖无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见两个孩子听得入神,怪老头儿讲得更起劲儿了。

“决战之日,双方尚未开战,战场之上已是起了一层厚厚的浓雾,天际渐有阴云翻涌,可蚩尤却并不以为意,仍是命羊穜族人驱万兽于前,自己则领军紧随其后。

结果,双方刚一接战,战场上空便雷声炸响,瞬时乌云压顶,白昼如夜,暴雨倾盆而至,天上无数道闪电如银蛇狂舞,九黎方刚入阵的万兽,顿时被吓得惊惶无措。

而此时,黄帝早已命军中勇士依‘祀神者’的吩咐,在大雾之中,树起了近千樽用枯草扎成的鬼面巨人。雨落之际,闪电划过,更令这些鬼面巨人的声势显得分外骇人!

兽群本就惶惶,又受此惊吓,竟纷纷转身往蚩尤大军方向回奔过去!蚩尤大惊,率族中勇士拼死抵挡,却终是被冲散了阵列,又因为大雨滂沱,无法快速逃离,被受惊的猛兽踩死、咬死无数。

黄帝大喜,随即挥军掩杀,九黎部落溃不成军。激战一天一夜之后,蚩尤仅率领残存的千余族中精锐逃离战场,却在一处山谷被华夏‘祀神者’引来山洪阻断前路,逃生之人十不存一。最后,精疲力竭的蚩尤,虽有万夫不挡之勇,却终是饿虎难敌群狼,被追赶上来的黄帝大军围攻枭首,将其身躯砍成数段,分弃于黄河南北,头颅则钉入十二青铜锁魂钉,由七十一名勇士携带,分散深埋于蛮荒大泽之中,使其永世不得轮回。

涿鹿之战后,九黎部族失去了领袖,族中青壮尽丧,不久便被黄帝率领的华夏大军攻克,九黎部族余民被屠戮殆尽,而羊穜那一支‘祀神’血脉,也被愤怒的华夏勇士尽数斩杀,其族中数千年所学,尽归华夏,落入了渤海‘祀神’一脉手中”。

说到此处时,怪老头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低头一看才发现,高洋竟是张大了嘴,正全神贯注的望着自己,一双小手正紧紧抓着他的衣摆,轻轻扯动着,连口中嚼了一半的核仁掉到了衣领里都没发现。

怪老头儿不禁微微一皱眉,道:“小崽子,你怎么了?”

却见高洋伸手擦了一把嘴角晶莹的口水,满眼希翼的看着他,吃吃道:“翁翁……,您说的是真的吗?这渤海‘祀神’一族,该不会就是我家先祖吧?!”

怪老头儿闻言,嗤笑一声道:“这不过都是些上古传说,亦真亦假。而且那时你家先祖,还不姓高!你且接着听便是。”

见高洋忙不迭的点头应允,乖乖坐好,怪老头这才展颜一笑,接着继续道:

“此役之后,华夏一族虽统治了中原,‘祀神者’们却也因此遭来了人们的忌惮,便是连首领黄帝,也对‘祀神者’的强大极为忌惮,下令将华夏‘祀神者’全族圈禁在渤海,并以十年为期,责令他们将自己所研究的五行阴阳术,修撰成册,献予黄帝。若是俞期未成,则全族获罪。

对于黄帝态度的转变,其实在参战之前,华夏‘祀神’一族的智者们就已经预见到了。到了渤海后,他们便举族隐居于深山之中,在半山处临海设寨,严令子孙世代不得离开所居之山。黄帝所不知道的是,作为‘祀神’氏族,他们其实早已习惯了这种与世无争的幽居生活,因此反而纷纷为自己不用再涉入俗世而暗自庆幸。

而那些从九黎‘祀神’一脉掠夺来的典籍,则成了他们最痴迷的东西。

随着光阴的流逝,他们渐渐将两脉‘祀神者’数千年的学识,融汇于一体,并选取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编撰成册,名曰《内经》。

最终,十年期满之时,‘祀神’一族交出了《内经》,而那时的黄帝,也已不久于人世。他们便如此成功躲避过黄帝的杀局,在渤海存留了下来。为避免再发生类似的灭族之险,高氏一脉自此便与世隔绝,隐于深山幽谷,潜心研习术术,不问世事。

不过,有一件事情,却是‘祀神’智者们没能预料到的,那就是涿鹿之战引动天地之力的后果,极其严重。

不知何故,涿鹿之战后的百余年间,黄河之水便屡屡泛滥,华夏之民苦不堪言,直至尧接任华夏一族首领之责后,终于忍无可忍,开始举华夏全族之力治水。不过耗费了两代人的生命,用了数十年时间,黄河水患不仅未获控制,反倒引来海水倒灌,一夜间,华夏万里沃土尽成泽国,万民哀嚎、白骨累道……

又过了十余年,舜帝执政时期,黄帝的第六世玄孙——禹,受命治理水患,也许是他的勤劳感动了上苍。一日,他正在洛阳岸边指挥众人掩土筑堤,汪洋之中,突然浮起一只巨龟,背载一巨大的黑色方碑,向他缓缓飘来。

禹大惊,忙亲自带人乘筏入河打捞,却发现原来竟是一副大如船筏的空龟壳,壳上雕有数不清的圆点,多如繁星,有凸有凹,大小不一;而那座巨大的黑石碑上,则刻满了无法辨识的奇异图文,多是以细线纵横相连的大小圆点,或成斗形,或成柱状,禹曾召集当时族中数十饱学之士观之,竟无一人识得。

禹感觉此事非同寻常,却一连月余,始终无法参透其中奥秘。后经人提醒,便用大车载上龟壳石碑,亲赴渤海,叩山求教当时仅存的‘祀神’一脉。

不知禹究竟开出了什么条件,一直隐居于渤海的‘祀神’一族,竟接受了禹的恳求,举全族之力,耗时五载,终于解读出了这龟图与碑文的大致含义,结果却令所有人感到震惊!这图与碑上所载内容,竟是与他们相邻的渤海有着莫大的干系!

这其中内容究竟为何,如今已不得而知,这也正是老夫的先师一直念念不忘,老夫穷此一生却求而未得之秘。从流传下来的传说中,只知道渤海‘祀神者’一脉从此便顿悟天地大道,始创阴阳两仪,许多‘祀神’两族耗费了数千年而不得寸进的问题,也一一得到了解决,使得他们的族人后来在玄、道、术、法四门大成者,世代皆有辈出。

后来,‘祀神者’们依据这龟图、石碑显现之地,将之命为‘河图洛书’!并从中择选出‘疏、堵、导、截’治水四法和‘工、农、木’固堤三要,交付给禹。

十年之后,禹依据此法,终于治水成功,华夏万民沸腾!舜帝有感禹之功德,决定将首领之位禅让给禹。不过,禹却深知,此次救万民之功,应在‘祀神’一脉,而不应该是他,他不愿窃人之功,却又不知究竟该如何封赏这一族人。眼看受禅在即,这件事让他甚感苦恼。

就在即将登山受禅的前一天,禹巡视河堤疲劳之际,坐靠在洛水堤边一棵大树下小憩。刚入梦中,便见远处天际,有一白衣仙使,手持着一卷金光灿灿的天书,踏云而来。

禹大惊,于梦中赶紧跪地拜见,却见仙使笑而不语,只是轻抖手腕,便见到那卷天书竟如银河泄地一般,自云端向下缓缓展开,一直垂入河中。那幅遮天蔽日的天书之上,只有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九州自高,华夏地公’。

梦醒之后,禹帝反复思忖梦中所见,恍然大悟,天书之意,当为‘九州归一地法天;华夏万载承公道’。他同时明白:受禅之际,上天托梦授意,此事必非偶然。

于是,在受禅大典之上,禹帝亲自邀请真正的治水功臣——渤海‘祀神者’族长同登宝台,向天祷告,并为其一族亲赐其姓氏为‘高’,取意‘承天所托、沟通上苍’,又依据梦中所见,正式敕封高家先祖为首代‘地公’。”

“好!”

听到此处,高洋激动得一拍巴掌,大喝一声。一张小脸红扑扑的,两只眼睛熠熠放光。

“你个臭小子,吓老夫一跳!”

怪老头儿讲得正起劲儿呢,突然被人打断,很是不爽。

他嗔怪的瞪了高洋一眼道:“你小子消停听着,别老一惊一乍的。”

见高洋如小鸡啄米似的不住点头,怪老头这才接着道:

“不久之后,禹帝西巡昆仑山。行至昆仑山下时,一只七彩绚丽的神鸟,突然自九天之上,盘旋而降,悬于众人头顶,口吐人言,不过却只是反复叫着一个‘高’字。众人皆是惊骇跪拜,不知这神鸟因何而来。

还是禹帝心思通透,想到随行之人中,只有高家先祖赐姓为高,又通晓万灵之言,便使之与神鸟沟通。这才得知,原来这神鸟竟是替昆仑山西王母前来传递瑶池谕旨:就地折返,不得前行!

言罢,神鸟于喉中吐出一块九天玄铁,落于高家先祖面前,便展翅高飞而去。

回转中原后,禹帝有感高家先祖的功绩,也是为了顺应上苍之意,便亲用秘术将那块九天玄铁,亲自为高家先祖煅铸成一块‘地公令’,禹帝取得遇神鸟之地,于‘地公令’上亲书‘昆仑’二字,授予高氏世代传递,并檄旨天下:自此令牌铸成之日起,凡华夏之民,见此牌者,如见圣君,子子孙孙永世不得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