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49章 第149章【3 / 7】

yexueyun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战国时,燕昭王拜乐毅为将,举兵攻伐齐国,半年间,连下齐国七十二城,只留莒州和即墨两个城池还未攻下,乐毅不想把齐人逼得太甚,要其心服自动投降,当时齐国的守将就是田单。不久,燕昭王因误吃‘仙丹’死了,太子乐资继位是为燕惠王。田单已刺探惠王对乐毅有了戒心,便派间谍去燕国行反间计,散布谣言,说乐毅按兵不动,无非想自己做齐王。惠王一听,疑心更重,便来一个阵前换帅,令骑劫去接替乐毅,乐毅怕再度治罪,遂逃回老家赵国去了。骑劫做了统帅,立即下令围城进攻。田单又行反间计,怂勇骑劫割降卒耳鼻,挖掘齐人祖坟,又以金钱贿赂其部下,诈作归降,松懈燕军斗志,激起本军士气。正当骑劫沾沾自喜、准备入城接降的时候,田单出动了一个火牛阵,霹雳一声冲杀过来,杀得燕军如山崩海倒,骑劫阵亡,一下子收复了全部失地。

这些都是用在军事上的反间事例。用在政治中的,还算陈平的‘六计’中的第二计:行反间范增遭贬,项羽孤立,落入陈平离间计的圈套,注定项羽的毁灭。”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这辞意是说:人们一般不会自我伤害,遭受伤害必然是真实情况;我以假作真,并使敌方信而不疑,离间计就可以实现了。抓住敌人‘幼稚朴素’的心理进行欺弄,就能适应着他那柔弱的性情达到目的。

俗语有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世传的所谓‘苦肉计’。施用‘苦肉计’,就是先把自己折磨一番,利用血泪去争取接近敌人,换取敌人的信任,暗地里阴谋颠覆。两方对垒,无论哪一方都想争取敌将归降,降将如果没有血的见证,很难得到对方信任,‘苦肉计’就是这个作用。但此计是属于可用可不用的,因为挨了打只是事情的开始,还没有成功的把握,万一被对方识破,岂不是白白挨了一顿毒打,甚至会因此而丧命。以黄盖的‘苦肉计’来说,如果不是阚泽递降书,驳服善疑的奸雄曹操,还不是‘陆荣廷睇相——唔衰来衰’?相反,蔡中、蔡和曾利用宗兄蔡冒被杀之机,向东吴行‘苦肉计’,却瞒不过周瑜,反被周瑜利用做了‘反间’,结果还是挨刀祭旗。

可见‘苦肉计’这一计,不可以贸然使用,做得不周密的时候往往弄巧成拙。历史上使用‘苦肉计’的很多,却有幸有不幸,失败的固不必说,就是成功了的也不外换得一个惨胜,计中之人就如蜡烛,毁灭自己,照亮别人。

白居易的那首‘新丰折臂翁’的故事,就说明了‘苦肉计’的妙用。老翁为什么在六十年前‘偷将大石捶折臂’,即使‘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至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犹在’呢?就是避免兵役,为要苟全性命于乱世,断臂又何足为苦?

楚国春申君的发妻叫做甲,有一个妾侍叫做余。两人相处格格不入,好似老虎和牛一样。妾侍余得春申君宠爱,她恃宠生骄,时常在丈夫面前说甲的坏话。有一次,她自己抓伤了身体,哭天抹泪地对丈夫说‘我得侍奉夫子,实三生有幸,可是夫人不容,她屡次辱骂欺凌我,今天变本加厉,却动手打我了,你看,我身上的一爪一痕,快要流出血来了。再这样下去,终有一天给她弄死,不如现在死在你跟前算了。’说完,装腔作势要撞墙壁,春申君忙把她拉住,用好话安慰她,答应她把发妻的夫人地位革了。妾侍余心犹不甘,因为甲的儿子还是继承人,为了彻底夺权,更进一步想把她母子置于死地。过了几天,她又把衣裳撕烂了,向丈夫哭诉:‘看来,我委实在这里无法活得下去了。刚才那个癞婆又唆使她的儿子调戏我。动手动脚的,扯破了我的衣裳,想侮辱我,还亏我跑得快,否则——;她这样时刻暗算我,试问我能避得几时?呜呜呜——我可怎么活呀?呜呜呜!呀呀呀!……’春申君听了,信以为真,勃然大怒,下令将发妻和儿子杀了。立即升妾侍为‘正宫’。

这是宫闱使用‘苦肉计’的一例。然而,历史上最早使用‘苦肉计’而又脍炙人口的,那还是要数春秋时吴国的侏儒要离刺杀庆忌的故事。由于时间有限,我在此就不加以详细讲述了。”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这辞意是说:敌军兵力强大,不能和它硬拼,应当运用谋略使他们自相钳制,借以削弱其力量。将帅能巧妙地运用计谋,克敌制胜就像有天神相助一样。

‘连环’是指多数环圈连贯起来,成为一串。‘连环计’是运用一种权术,引起对方发生连锁反应,或激起多方面磨擦的计策。俗传的‘连环计’,以‘三国演义’的‘王允巧施连环计’为代表。其内容是,王允与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亲,巧设美人连环计,把貂婵先许吕布,后送董卓,激怒吕布,掀起两位义父义子斩斩杀杀。

其实,用‘连环计’不一定以女人作武器,但用女人的最普遍,最易收效。人,总有一点恻隐之心,多数吃软不吃硬,女人又是软中之犹。‘女人象水,男人是泥。’水和泥混合便变成一团糟,尤其是一般所谓英雄豪杰,大多以为异性服务为荣,以怜香惜玉为天将之大任,所以一经与美人接触,便‘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矣。

中国之历史所以如此多彩多姿,英雄迭出,由于战争之频,战事之起,皆因‘女子玉帛’之争夺,两者之间,又是以‘女子’为主,‘玉帛’不外取悦女子或争取‘女子’的条件而已。所以,战争的根源在于爱情,或说在于男人,在于女人,在于男女之间的一种□□望,都是说得通的。

由此证明,以美女作为‘连环计’武器,确可以‘用之则行,舍之则期待,’移风易俗,旋乾转坤,小者能令朋友翻脸,兄弟争风;大者会引起宫廷政变,国际纠纷。貂婵的故事虽是虚构,但写得非常精彩,她的一颦一笑,一啼一媚,莫不痛快得淋漓尽致,其一反一正,一纵一收的手段,真是变化无测,拍案叫绝。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汉司徒王允要暗算董卓,以玉环交给貂婵,授以密计,先将她许给吕布做妻子,却又被送到董卓那里去。这董卓正是吕布的义父,朋比为奸,把持朝政,胡作非为的大□□者。以后习俗相传,以讹传讹,再添油加醋,遂成一段香艳刺激的故事流传至今。董卓和吕布虽名为父子,却都是好色之徒,王允这般安排,简直是狗咬狗骨的阴谋毒计。貂婵周旋在此两人之间,一面哄董卓,一面又能哄吕布,使出两副心肠,装出两副面孔,娇嗔媚啼,蹙眉飞眼,把两个权倾朝野、威震八方的英雄,玩于股肱之间,卒至制造出磨擦局面,董卓竟死于吕布的戟下。后人有诗咏叹:‘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秦凤仪亭。’

除粉红色炸弹之外,还有很多‘连环计’武器,最了不起的要算张仪,他凭那‘三寸不烂之舌’居然拆散六国合纵,奠定秦国帝业的基础。时至大唐,唐太宗李世民选婿用谋,也施用了连环之计,成为千古美谈。”

第三十六计走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这辞意是说,全军退却,避强待机。这种以退为进的指挥方法,是符合正常的用兵法则的。

这是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俗语说的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究竟‘走’是不是上计?有两种解释:一是‘八宝’出奇,计穷力尽的时候,一旦能够逃出敌人的包围圈,正所谓死里逃生、虎口脱险,其欢喜心情,真莫可言喻,故称之为上计;一是相反语,是那些战场败兵的一种精神胜利法。走者跑也,有被动主动之分,被动是迫于无奈,主动是缺乏信心。被迫逃亡,并非怯懦表现;主动退却,也非英雄末路。这里所指的走,是因环境已处于不利,设法转往别地另起炉灶、谋东山再起之意。无论哪一种战斗,不管是文是武,谁都没有‘常胜’把握,在战斗过程中的小胜小败,若隐若晦状态,瞬息万变,不机警不能应付,不变通无以达权,盖所争取的并非暂时得失,而是最后胜利,最后胜利属于坚持到最后五分钟的人。

所以,‘不走’并非英雄,‘走’也非懦夫。走有很多种方式:有‘弃甲曳兵而走’者,有‘有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有‘道不行,乘桴于海’者,虽走的动机不同,但避祸与受迫害的心情则一样,这样的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会那么从容轻松。逃亡偷渡的固不必说,就是孔子去鲁,老子出关,也会弄得‘惶惶然栖栖然’呢!

‘走’也有两种意义:有一走了之的;有一走更不得了的,这要数刘邦的‘鸿门宴’之走。再像范蠡,他辅助越王勾践,苦身戳力,灭吴兴越,尊为上将军,但他却认为‘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忍辱妒功,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遂毅然弃富贵抬敝屣,置孥妻于不顾,悄悄地逃入三江五湖,归隐而去,苟全性命于盛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样一走,便一了百了。

再说一个一走不得了的人物,那就是伍子胥。他因父兄惨被楚平王杀害,只身逃亡,偷渡韶关,乞食吴市,历尽艰难险阻,千苦万辛,卒见用于吴王阖闾,兴兵伐楚,九战而陷郢都,毁其宗庙,掘平王之冢,鞭挞其尸,报父兄之仇,这就是一走而不得了的例子。

大抵‘走’是不得已的事,被迫而走,便有深仇大恨,起码会咬牙切齿。一去不回犹自可,若‘浪子’回头来,那就血泪横飞了。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理固如此。中国人的‘跑劲’历来闻名于世,从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恐怕将来还会是这样。历史上的公主蒙尘,王孙落难,已司空见惯;老百姓的东逃西走生活,更是与生俱来。年荒则跑诸四方。世乱则铤而走险,官来奔走骇汗,兵到亡魂丧胆,贼至狼奔豕突,俗语有说:‘贼来如篦,兵来如如梳,官来如剃。’试问在这三重威力之下,没有一套跑的本领怎行?此也可见三十六计中,为什么‘走’为‘上计’的原因。

说起来,‘走’才是最基本的计策。堂堂三十六计,计计用走,可保万无一失!不过,话又得说回来,究竟‘走’算不算是一种计呢?照道理看,凡要决定对付一件事的时候,只有两个原则:干或不干,亦即走或不走。要干自然要用计,不干也得想法脱身。可知‘走’原是一个大前提,本身不是一套谋略。譬如:伍子胥偷渡逃亡,用的是‘金蝉脱壳’之计;刘邦脱险荥阳和白登城,用的也是‘金蝉脱壳’和‘美人计’。孙膑孔明的退兵,用的是‘虚张声势’之计,甚至历史上的大老千徐福,想逃脱秦始皇的控制,便使用童男童女去海外求仙的‘无中生有’之计。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在被控制得愈紧的时候,其‘走’的花样也愈见精彩。花样,其实就是计谋。为了明白这种关系,只可谈谈‘走’与‘不走’、利或害的关键问题,你自然从中领悟。有这么一句经验之谈:‘应走不走,反受掣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是说在事态严重,该走而不走,应当机立断而不决的必会招致更大的麻烦与危险。在激烈的战斗中,谁都想摧毁敌人,或‘擒贼擒王’地把敌方首领置于控制之下,或伤害,或软禁。虽不置于死地,也折磨个半死不活,或改造成一个软性动物。在这种情况之下,意志薄弱的自不必说,刚勇的必想办法逃脱。因此,有化装潜逃的,有借故远走的,有夺关斩将而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