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白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升初
宋向阳读小学的时候,他们县是没有六年级的。至于其他县有没有六年级,他也是不知道的,更是没有这个概念。
那时候,宋向阳和他的小伙伴们,五年级读完,就要面临小升初了。村里的小伙伴读完五年级,往往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直接退学外出务工,要么到镇里混上三年中学,然后再外出务工。
原本宋家山是想按照后者的路,来规划宋向阳的求学之路的。
这时,可能会有那种不接地气的人,要站出来指责宋家山了,觉得他短视,没有远见。
为什么说评论的人不接地气呢?这样的场景就像现在,每次马斯克星舰发射,再或者国外的人干了啥牛叉的事情,这时候很多国人,就开始埋怨国内的富豪们了,如会埋怨他们,为什么不能像马斯克一样,志在千里,非要和平民百姓卷在当下。
一样的道理,不是这些主人公们不想,是确实做不到啊!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过往经历的奴隶。长期来看,一个人十年后的结果如何,十年前种下的因就知道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很多,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之生活也不会和你商量,你只需要接受就好。
宋向阳不知道的是,他的命运齿轮,在那一刻就此转动起来。
那次酒席回来,宋家山就决定了,自己要效仿宋家峰,也要送自己的儿子宋向阳,去县城读书,好好活出个人样来。
如果人生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如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就等于活出个人生精彩来。
决定简单,但是要真正实施起来,很多问题就不得不考虑了。特别是作为一家之主的宋家山,很多事情都需要他自己亲力亲为。
比如关于宋向阳的成绩,宋家山内心里比谁都清楚,别看他在村里小学这几年,表面看成绩很好,如每次考试排名,都能稳居前三。
但成绩好差,不仅看绝对值,还要看和谁比。假如宋向阳去县城读书,不得不面临的是,要和城里的学生比了,那宋向阳就差的远了。
补课
有了问题就会有答案,这时候宋家山想到了自己的初中同学何怀仁,他不就在镇上中心教数学嘛。
听说还教的特别好,对于各种捣蛋的学生,都相当有一套,关键他和自己的私交也特别好,如果自己找他帮忙给宋向阳辅导,估计他不会推辞。
这里我们知道,如果想成功借助外力,往往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精准识别出,这个阶段,谁可以帮到自己;第二,对方不仅能帮到自己,且会帮自己。
想到就去做,这是当兵出身的宋家山一贯的风格。回到家,他立刻骑上他那除了铃铛不响,哪哪都响的自行车,向何怀仁家的方向奔去。
到了何怀仁的家,发现门是关着的。于是转向在他们村cbd区唠嗑的邻居打听,他们回复说,何怀仁夫妻俩,好像去西地里干农活去了。
宋家山又马不停蹄地追到西地里,一边走,一边看,扫视了几圈,才找到在地里干活的何怀仁两口子。
到了地头正准备喊,发现何怀仁正看着自己,于是宋家山摇起了手臂,奋力打着招呼。
当何怀仁看到地头骑着自行车,着急等着自己的宋家山,心里一紧,这位好同学,该不会家里发生啥不好的事情了吧。这时旁边的媳妇,也停下手里锄草的动作,催着他赶紧过去问问怎么回事。
何怀仁来到地头,问了才知道,原来老同学找他,是为了给他儿子补课的事情。这么好的同学关系,这点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当宋家山说到补课费的时候,何怀仁假装生气道,莫再说钱的事情,否则真把自己看小了。
其实他没好意思说的是,一个老师,干农活,实在有损斯文,现在给他儿子补课正好是逃避做农活的好借口。
言语间,何怀仁还狠狠的给宋家山一个赞,认为他为儿子规划的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站在宋家山的角度,如何真要分析,为什么何怀仁要帮自己的话,真实原因,一时还真难分析出来。
由此我们也知道,一个人为什么做一件事,要找到全部原因,有时候真的是徒劳无功,只要结果满意就好了。
回去的路上,宋家山自行车骑的更是悠哉悠哉,仿佛宋向阳已经考上大学了一样。
宋家山这顿操作,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不知难倒了多少读书人,这就是一个是理论派,一个是行动派的差距。
听到宋家山给宋向阳找了补课老师,宋家山二弟宋家岭也心动了,和他老婆商量后,他们决定,让他们和宋向阳同岁的儿子宋向辉也来参加补课。
一个是教,两个也是教,宋家山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为此,宋向阳妈妈刘朝英还怪宋家山,意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宋家岭在老家做种肥药生意,平时忙得脚不着地,家族里有事总是找不到他的人。
面对刘朝英的唠叨,宋家山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也就是报以微笑,该解释的也解释了,解释不通,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埋头做了。
这也不能全怪刘朝英小气,宋家岭夫妻俩平时一贯是这样的作风:无利不起早,做人更是趋炎附势,只要对自己没有好处的,就避而远之;只要对自己好处的,跑的比谁都快。
私下里,亲戚朋友面前,不知道多少人在说落他夫妻俩。难道他们不知道嘛,知道,关键是,自始至终,他们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错。
何怀仁说是不收任何费用,但是宋家山夫妇知道,免费可比收费承的情多,更难还。每次何怀仁来家里给俩孩子补课时,刘朝英总是准备满桌子好酒好菜。
饭桌上,刘朝英还担心何怀仁吃不好,劝酒是宋家山的事情,劝着吃菜是她的责任。一顿饭,刘朝英一直就没停过劝。搞的每次吃完饭,何怀仁都拍着肚子说撑死了。
自此以后,每次何怀仁来宋家山家里吃饭,都特怕刘朝英劝吃菜,果真是被劝怕了。
想想,还是那时候的人简单,好像天下没什么难事,假设有,也就是一顿好酒好菜,就应付过去了。
比如平常每家每户,遇到造房子、搬家等大的活,需要找人帮忙,都是一顿饭招待,就完事了。
哪像现在,比如昨天晚上俩娃说想吃西瓜,就去水果店买一个小西瓜,花了二十多,叫什么无仔瓜,五元一斤。
我们80后小时候,可都把西瓜当饭吃的,吃西瓜完全自由。
那矛盾来了?现在我们到底是富裕了,还是更贫穷了呢?
说是富裕了,为什么连吃西瓜,都快吃不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