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白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政策申报
啥?政策申报也可以作为一门生意?
从政府端来说,各个部门出台的补助政策太多了。单农业类的企业,就有通用的,项目类的,农业企业类的,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引导的。
通用的,如质量三体系认证、高企、规上企业等,这些都有政策奖补,及税收优惠。
项目类的,就更多了,农业类的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数字乡村、乡村振兴、千万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其他的如农业类的,示范农场、休闲度假基地、一二三产融合及现代农业园。
其他技术方面的,还有各种标准、专利、知识产权,等等方面补贴政策,应有尽有。
而对于企业来说,要么就是压根不知道有这些政策,要么就是不懂这些政策是什么意思,要么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申报。
所谓不懂,就像我们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目一样,看似都是文字,但是大家理解却大不一样。
所谓没有时间和精力,其实也是表象,根本是他们不是专业做这个事情的,不仅不专业,而且看着这些就头疼,除了有钱的诱惑,其他方面都是困惑。
所以,这中间就产生了商机——有人专门帮企业做政策申报服务。
这些人熟悉各种政策法规,了解申报流程,可以帮助企业最大化地获得政策红利。
当然,这项服务并不是免费的,一般按照申报成功后的金额比例收取服务费。而且听说收费标准还挺高。
有些企业觉得花这个钱值得,因为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但也有些企业觉得不划算,还是自己去研究申报比较好。
这时候,也有些园区企业找到宋向阳他们,反正都是做服务的,从生意的角度来看,这些服务虽然不是他们工作中的必须项,但是有钱捡谁不想捡。
这些补贴,大大小小都有,从几千到几万不等。如果是项目类的,特别是需要招投标类型的,小的几十万,大的几千万、上亿资金规模都有。
有的老板脑子“活”,甚至老本行都抛弃了,专门干起了项目的活。
不管客户是什么意图,宋向阳他们团队本来就是干服务的,既然园区客户有这样的需求,而且需求还蛮大,他们自然得跟着市场需求来。
随着孵化的企业越来越多,他们部门又增加了两名政策申报人员。一个作为ab岗的考虑,还有一个就是打个提前培训。
要知道,这类员工也算技术岗,不是谁来都能胜任的。在服务几年后,宋向阳才发现,申报这个活,里面的弯弯绕可就太多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内涵也在于此。
如很多人行业内的,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有些公司实际上不错,挺符合申报条件的,为什么没有申报。有些差的不行,也能申请成功。
是的,事出反常必有妖,这里面就有了空间,造假的空间。有些企业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搞弄虚作假那一套。这里面收费自然不低了。
还有些企业,属于谨慎型的,就是不见补贴资金不支付费用。但是申报过程中,除了人力,还需要装订、打印材料,以及其他打点的费用。
既然申报成功前,你不想支付,你考虑风险,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那申报成功后,他们收费的提成自然就会比同行高出不少,所谓事出皆有因。
给这些企业提供这些,三亿集团完全是为了提高园区的服务水平。
当然三亿集团也有一个他们自己的原则,就是他们自己成功申请过的政策补贴,他们才会下场给客户申请。
如果客户的需求,是他们自己没有申请过的,他们要么提前和对方沟通好,意思不打包票,一定能够申请成功,要么就帮他们找第三方企业服务。
随着对政策补贴,特别是项目了解的深入,宋向阳慢慢知道了,原来国家对于产业的引导、帮扶,已经那么大而全了。
政策越多,总的大方向上来说,是好事。但是具体操作层面,就需要每家企业,学的东西太多了。
而大多数企业,关注的又不够,他们更关注市场销售。
由于宣传的不到位,及过程、流程设置的问题,导致了需求与供给方,不对称。
当然,如果什么信息都对称了,也就没有这些咨询服务公司的事情了。
所以说,事情的好坏,都不是那么绝对的。主要看什么阶段,对谁来说的,你代表的利益是谁的。
前期学习阶段,他们都是免费的,最多就是收下差旅费与材料打印费。随着业务熟悉度的提升,他们开始了有偿服务。
这些客户也都能理解,商业社会,哪有免费的午餐啊。明码标价,他们也可以在外边比较,这样合作起来,也更放心了。
当然,他们收费的原则,还是低于市场价20,甚至50。关键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先做事,待补贴企业拿到后,再收费,主打一个服务往前,收费靠后。
后来随着影响力变大,没有入驻的企业,也都通过人介绍人,即所谓的口碑传播,来找到他们。当然,他们的申报人员,也不断的增加。
服务范围,从最开始的几个项目与政策,最后扩展到整个大农业赛道。服务的具体内容,也从简单的写材料,走流程,发展到最后,信息化系统,规划设计等都开始专注。
后来有聪明的人,如做电商产业园的,做企业咨询服务的,也想模仿三亿集团的孵化器,甚至想拉拢宋向阳入伙,宋向阳都没有同意。
虽然宋向阳嘴上没有明说,但是他心里知道,这些人大概率是做不成的,因为这些人压根没有抓住,做成这件事的两个充分条件。
其一,他们孵化器是因为有这样的业务,不管是供给端,如政府;还是需求端,入驻的企业,都是强需求。就是说,他们团队是不会为了业务而发愁的。
其二,他们之所以开拓这块业务,不仅是因为有业务,而且在服务过程中,他们先是拿孵化器做实验,待证明他们可以比同行更高效的时候,他们才独立做这件事的。
而那些“聪明人”,只看到了表象,他们以为只要有个创客空间,或者只要知道政策如何申报,项目如何操作,就可以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生意了。
事情的真相就摆在那里,你不懂,真下场去做了,就会受到现实狠狠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