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是举布施,就是什么叫广大意乐呢?从布施的角度来说,一个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从他的最初发心,乃至于要经过无数的阿僧祇劫,才能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他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这个菩萨在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这当中的每一个剎那当中,假使这个菩萨要面临了抉择,到底你是要成就布施的功德?还是要保存你的生命?
当然假设这两个能够兼具是最好的,假使这个菩萨面临了抉择,他必须要顿舍一切身命,才能够换取布施的功德,就是说,这个布施的功德跟你的生命,你只能够选一个。这个时候,菩萨能够以欢喜的意乐,顿舍,这顿舍就是说你连考虑都不能考虑,要马上弃舍你暂时的生命,来换取布施的功德,这个是内财的布施。或者说这个菩萨本来很多钱,他有多少钱呢?恒河沙七宝的功德。但是他这个时候为了要追求布施的功德,把这个七宝供养如来。在这么多时间当中,乃至于他成佛为止,他都要做这两件事情。
如是菩萨的布施意乐,犹无厌足。就是说菩萨在布施的过程当中,乃至于要牺牲生命,乃至要这么多的七宝去供养如来,到成佛为止,菩萨的布施意乐,都没有厌足的一天,他是特别的坚固。
这个厌足,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在修功德的时候,有两种心态:一种心态是向外的追求。一般初学者,他修学佛法是靠信心,他也没有什么观照力、也没有什么目标,都没有。他就是烦恼很粗重,赶快在三宝当中用功,积功累德、忏悔业障。但是他的心,是向外求法。一个人心外求法,就很容易志得意满;志得意满的结果,就容易产生憍慢。如果他后来再没有听闻佛法,很可能就产生对立:我有修行,你们都没有修行。结果他的功德变成修罗法界,对立心太强。
当然刚开始,这样是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慢慢慢慢要知道:修行是向内,我们是假藉修行,来改变我们的心态。你一个人修行的时候,是向内会归的时候,法法销归自性,你没有感到厌足的一天,多多益善,我们内心是无穷无尽的,哪有人会感到厌足?不可能。但是很奇怪,你的心只要向外追求,你马上感到厌足:我修得不错了!一个人向外追求,你很快就满足,满足以后就志得意满,然后就产生对立。一个人他是向内追求的时候,你愈修行他愈谦卑,愈觉得自己不足,那个圣道的气氛,就显现出来。所以这个地方是一个心态问题。
午二、余度
经尔所时,一一剎那,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炽火,于四威仪,常乏一切资生众具,戒、忍、精进、静虑、般若心恒现行,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如是菩萨所有戒、忍、精进、静虑、般若意乐,犹无厌足。
这个地方是引其他五度的广大意乐。这个菩萨在经过这么多的无数大劫当中的其中每一个剎那,假设他的外在环境,遇到满中炽火,不要说这个菩萨遇到冤亲债主,他遇到了全世界都起火,而且他的外在环境这么恶劣,他内在色身也没有好过。怎么说呢?在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他缺乏资身的资具,没有衣服穿、也没有饭可以吃、没有卧具可以睡、生病也没有汤药可以治疗。菩萨是处在这么一个恶劣的环境,这么一个卑劣的色身;但是菩萨内心当中,对戒波罗蜜、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般若波罗蜜五度的坚持,是绝不放弃,乃至于到成佛为止,都不放弃。如是菩萨所有戒、忍、精进、静虑、般若意乐,犹无厌足。
巳二、结名广大
是名菩萨广大意乐。
这个地方我们要说明一下。这个地方是在讲菩萨的心态。你内心当中,菩萨戒的精神,刚开始它还不希望你做很多事情,这个事情是愈做愈大,慢慢来的。但是你不得不能够有这样的一个……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菩萨对这种功德的好乐,是要特别的强烈。
美国有一个名人叫海伦凯勒,很多人应该知道这个人。这个人是怎么一回事呢?她眼睛瞎掉,看不到外境;耳朵聋了,别人讲的声音她听不到;嘴巴也哑了,她没有办法跟别人沟通。几乎她生命六根主要的功能都丧失,严格来说,她几乎是一个行尸走肉了。一般人对这个生命是自暴自弃,但是她没有选择放弃。当然她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放弃,第二个坚持。她选择了坚持,结果她在这样一个卑劣的环境之下,考上了哈佛大学,后来她成为一个有名成功的演讲师,激励很多美国人,当选美国十大成功的偶像。
她讲出一句名言,她说:当我们一个人,你要坚持面对太阳的时候,黑暗永远在你的后面。也就是说,生命当中,黑暗跟光明永远同时存在。问题是你要坚持,你是要面对太阳?还是面对黑暗?世间上的事情,有得就有失。你不可能找到一件事情,完全是失,或完全是得,不可能。除了涅盘以外,涅盘是纯净的功德,因为它不是对立相。只要是有为的生灭法,它有光明相,就有黑暗相。问题是说,我们应该要坚持自己的目标。
我们这样子讲:你修菩萨道,你要有心理准备,就是说,把色身交给业力,把内心交给三宝,就是这种态度。这色身你没有办法决定的,这是前生的业力。说它是三千大千世界起火了,你自己又怎么样了,这个色身生灭法交给业力,该怎么样就让它怎么样算了;但是内心我可以作主,果报我们不能作主,我内心要坚持我的方向。因为我不坚持,我来生更糟糕,我不坚持我的功德,我生命就没有意义。所以这个地方是讲:你这个菩萨要建立这样的一个广大的意乐,对于功德的坚持,在任何环境之下,绝不能放弃。这是第一点。第二点长时意乐,前面是讲空间,这是讲时间:
辰二、长时意乐
又诸菩萨,即于此中无厌意乐,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无间息,是名菩萨长时意乐。
你要长时间的不能有中断休息,这个地方的中断休息,不是约着现行,是约著作意,乃至于起一念的二乘心,都不可以。你可以暂时不采取修善、度众生的行动,但是你内心不能放弃这样的意乐的追求。
辰三、欢喜意乐
又诸菩萨,以其六种波罗蜜多饶益有情,由此所作,深生欢喜,蒙益有情,所不能及,是名菩萨欢喜意乐。
你不但是要去做,内心要保持欢喜心。当然你最好选择一个你有兴趣的,你说这个六度很多,你选择一个有兴趣的事情去做。记得:修六度,既然你要做,就心甘情愿,保持欢喜,这是很重要的。第四个荷恩意乐:
辰四、荷恩意乐
又诸菩萨,以其六种波罗蜜多饶益有情,见彼于己有大恩德,不见自身于彼有恩,是名菩萨荷恩意乐。
菩萨在修六度的时候,虽然表面上利益有情,但是菩萨观察有情众生,是对自己有大恩德的,而不是见到菩萨有恩于众生。也就是说,菩萨是把众生当福田想:因为有众生的福田,我们才能够成就。所以,他是对众生产生感恩的心情来修六度。第五大志意乐:
辰五、大志意乐
又诸菩萨,即以如是六到彼岸所集善根,深心回施一切有情,令得可爱胜果异熟,是名菩萨大志意乐。
菩萨把六波罗蜜的功德、善根,至诚的回向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够成就可爱的果报。就是菩萨愿意把这个功德,跟大家分享,这是菩萨跟声闻人最大的差别。声闻人修什么功德,他只考虑自己,他不会把功德切一半给别人,跟人家分享的;菩萨他愿意跟大家分享他的功德。第六纯善意乐:
辰六、纯善意乐
又诸菩萨,复以如是六到彼岸所集善根,共诸有情,回求无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萨纯善意乐。
前面广大意乐、长时意乐、欢喜意乐、荷恩意乐、大志意乐的功德都是有漏,应该把这个有漏的福报,回求到无上菩提,这样就变成出世的解脱,所以这第六个是特别重要。把这个功德相,这么强大的意乐,把它导归到你当初所设定的目标,就是回向。
卯二、结修作意
如是菩萨,修此六种意乐所摄爱重作意。
这个是六种意乐所摄爱重作意,爱重作意是偏重在成就自利的功德,但是这个爱重作意具足六种意乐。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菩萨道的成功有成功的因素,失败也有失败的因缘。我们这样子讲好了,一个人在菩萨道能够成功,有两个因素:
第一个就是你的能力,这个能力一般讲你的善根,你对布施、持戒、忍辱的能力,这每一个人的能力不同。
第二个是你的态度,你心中的意乐。但是诸位要知道,这两个不是相加,是相乘。就是说当你有这个能力,但是你缺乏这个心态,你说你有一万个能力,结果你的态度是零,一万乘以零还是等于零,没有用,所以这个态度又特别重要。
我们佛学院办了十八年,我亲身在作僧教育,我发觉:我们在新生考核的时候,一个新生进来叫实习生,三个月考核,开执事会议,我们是讨论一个人的态度,最重要就是他的学习态度,其他都不重要。说这个人解门比较差,没关系;这个人行门很差,也没有关系。这都可以慢慢来。这个人没有学习态度,这个人不能留。一个人的态度是最重要的,你没有这个意乐,你说这个人怎么办呢?你怎么教他?你没有办法教他的。
以前我们在办斋戒学会的时候,办完之后开干部检讨会,忏公师父主持;大家把这次的斋戒会功过、得失,都提出来讨论。讨论了很多,最后请忏公师父作总结。忏公师父只有讲一句话:敏则有功。你只要肯努力就有功德。忏公师父他不约外境,做对做错他不讲这个,就是你当初那个意乐,有这个意乐就好。忏公师父他经常告诉弟子:一个人不怕做错事,就怕你不做事。一个菩萨最怕的是什么心态?他看到什么都无所谓。看到功德相,他也无所谓;看到过失相,他也无所谓。完了,哀莫大于心死。
当然菩萨道是有次第的,身为一个初学者,我们烦恼很躁动,我们一定会花很多的时间来断恶,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看几乎所有的初学者,都先保护自己,我先自己没有过失。所以一般初学的菩萨,对于修善跟度众生,都是会把它放在比较后面才做,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你可以不采取行动,但是你不能没有这个意乐。如果你对于大乘经典佛菩萨所说的功德,完全不生好乐,那我看你菩萨的戒体,就算没有失掉,也非常羸弱。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菩萨的意乐,就像如贫得宝,贫穷人对宝的珍惜爱重,爱乐珍重。虽然我现在可能在生命规划的第一个目标,我先调伏现行烦恼,这个十年当中是我的目标;我对于修习广大的善法、度化众生,暂时不做,可以理解,绝对可以理解。
但是你一定要有这个爱重作意,否则你菩萨的根本,就会失掉了。这个地方,我们先讲心态。到此为止,其实真正的六度的方法是在后面。它这个地方先讲菩萨六度的功德,根本功德──菩提心、空正见;开展出来,六度有它差别的功德。布施破除悭贪、贫穷,增长你的财富、福德资粮;持戒破除你的罪业,破除三涂果报,成就尊贵身、成就禅定。这个功德讲完以后,他要建立一个意乐,正确行菩萨道的心态,心态有了以后,他后面就讲如何修六度。无着菩萨是这样的安排次第。
这个地方等于是,我们一个人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你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就算你善根稍微差一点,你有无穷的希望。我们可以这样子讲:生命虽然有过去、现在、未来,从佛法的角度,它重视你的未来,它不管你过去怎么样。你看佛法经常讲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都是这样子讲。说你这个屠刀拿了很久,没关系,你随时放下,你就有希望。是不是!就是说不管你过去是怎么一个相貌,你要有想改变的意乐。诶,你这个人就有希望。所以大乘佛法,大家希望掌握精神,就是绝不放弃,我现在做得不够好,但是我不放弃,你就永远存在希望。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