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摄大乘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五五页,寅二、随喜作意。
我们学习佛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明白宇宙人生的真实道理。一个人在生命当中,他会出现种种安乐的果报,比如说富贵、长寿、庄严,乃至来生能够往生净土,他会出现安乐的果报,这当中一定有他的道理。反过来说,一个人在生命当中会出现痛苦,他会出现贫穷、卑贱、丑陋,乃至于来生到三恶道去,这当中也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当我们能够掌握痛苦跟安乐的真实道理,我们就能够对生命产生正确的改变,所谓的离苦得乐。生命的真实道理,应该是什么相貌呢?我们可以简单的作一个理解。
简单的说,生命的相貌就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它的相貌是相续而变化的。主导这个生命的水流,有两种的力量:第一个力量,是我们前生种种的造作所熏习的一种业力,我们叫做先天的力量,这个先天的力量,可能是善良的,也可能是邪恶的。所以在我们的生命水流当中,我们不可以否认:的确有前生的力量在影响着我们。我们前生所留下来的这种等流势力,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一种先天的力量。第二个就是我们后天的努力,我们开始修学佛法,透过佛法的修学,创造一种清净的力量,来扭转、改变前生的力量。所以我们对生命的了解就是:生命的水流是由先天的力量跟后天的努力,这两种力量的结合。这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了两个选择:
第一个,我们放弃努力,我们内心当中就是心随妄转,我们完全由前生的力量来主导我们。我们遇到人事的因缘,该起烦恼还是起烦恼;你在过去的因缘当中,会造作什么业力,你还是造作什么业力;那你应该受什么痛苦,还是受什么痛苦:这个叫做流转门,你的生命会在这种流转的力量当中,不断痛苦的重复,历史重复。因为你没有作出改变,你会被过去的力量牵引着,产生一种惑业苦的恶性循环。
第二个,我们想要产生一种新的力量,来扭转这种过去的力量,这个时候叫做不随妄转。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产生一种清净的力量,把过去邪恶的力量慢慢的消灭、把善良的力量慢慢的增长,这个时候我们进入到一种还灭门,所以我们基本上是有两种选择。
当我们选择今生要做一些努力,来扭转过去的力量,那应该怎么努力呢?在本论当中,它提出了三个重点:第一个,你要确定你生命的目标。你到底希望你的生命,有什么样的结果?你要先把你的结果订出来──我要成佛,成佛当然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这个事情太大,我要先往生净土。怎么往生呢?我今生必需有一些戒定慧的功德、有念佛的功德,你必须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我们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当我们生命有一个目标以后,第二个,你要培养一个正确的观照力。我们都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当中,都不是非常平静,因为我们内心有一种先天的力量,我们过去有很多很多烦恼、妄想的力量累积在心中。我们虽然确定了目标,但是当我们要趋向目标的时候,会打很多很多的妄想,给我们作错误的引导。所以我们必须有我空、法空的智慧,一次又一次的来化解心中的妄想。你不能有一次的错误,妄想它会用不同的相貌来引导你,告诉你放弃努力,告诉你往错误的方向去。你必须每一次都要很正确的观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来化解你过去所留下的这些妄想,这就是破除遮障。当我们有观照力、有目标以后,能够破除遮障,这样还不够,要实际的付诸行动,就是六波罗蜜的修学。
本科的彼入因果,就是告诉一个菩萨:当我们已经具足了目标,而且也正确的开始化解心中的颠倒妄想,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彼入因果就是劝勉菩萨要付诸行动,实际的透过六度的修学,来积集我们成佛的福德、智慧两种资粮。在这一科当中,它是讲到作意,就是说我们要修学六度之前,你必须产生三种的心理准备:第一个是爱重作意,第二个是随喜作意(这个地方写随善作意,这个善写错了,应该是随喜作意),第三个是欣乐作意,三种作意。这个都是我们在修学六度之前,应该要具足的三种心理准备。我们看随喜作意:
寅二、随喜作意
什么叫随喜作意呢?
又诸菩萨,于余菩萨六种意乐修习相应无量善根,深心随喜。如是菩萨,修此六种意乐所摄随喜意乐。
这个菩萨,已经作好一个菩萨的准备。菩萨要准备什么呢?准备他的菩提心跟空正见,这个菩萨已经准备,有资格来修行了。他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个状况。什么状况呢?于余菩萨六种意乐修习相应无量善根,他看到了其他的菩萨,依止六种广大的意乐,修习波罗蜜,而成就了种种的善根。
诶,他看到隔壁的同参道友,有布施的善根、有强烈持戒的善根,有强烈忍辱、禅定、智慧的善根出现,而这个菩萨在这一方面是比较薄弱。这个时候,菩萨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佛陀告诫菩萨们:深心随喜。这个深心不是嘴巴讲,是你出自内心,对他所成就的善根欢喜赞叹。如是菩萨,修此六种意乐所摄随喜意乐,这样子叫做随喜作意。
这个地方是说,当然我们菩萨应该要发菩提心,就是你会受戒,我们受戒的时候,诸位能够回忆得到,我们刚始受戒的时候,缘境发心。我们那个时候所发的心,对十法界许下了: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的愿望,那个时候是非常纯真圆满的愿望。
但是,当这个戒体成就以后,我们开始付诸行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事实,我们必须要去面对的事实,就是我们虽然发愿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但事实上,我们的时间有限的、我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今生的时间,不可能修习一切功德,不可能。
所以这个时候,菩萨必须务实的给自己有一个明确的、短期的目标,我必须先成就我自己能力这一部分、我自己有兴趣的这个善根。我可能先成就布施的善根,或者先成就持戒的善根,或者先成就禅定、智慧的善根。也就是说,初学菩萨他在修学善根,是有所不足的,因为时间有限,功德无量,以短暂的时间追求无量的功德,到最后一事无成。
所以菩萨必须要务实的,给自己有一个次第来修学,所以因地的菩萨,他的善根是差别的,你只能够走你自己的路。这个时候,菩萨为自己布局一个自己的道次第,他先成就哪一个善根。但是有一个地方要注意:你这个善根比较薄弱,别人有善根出现的时候,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们嫉妒、排斥,乃至破坏对方。这样的后果,我们跟这个法门结下恶缘,以后我们要成就这个善根就障碍重重。第二个,我们看到这个功德,我们自己在今生、或者短时间当中,我们还没有能力成就,但是别人成就了,我们表示随喜赞叹。这个时候,我们跟这个善根先结下一个好的因缘,先打一个好的招呼,以后你要修习这个善根的时候,就非常的顺利。
所以佛陀慈悲,为菩萨尔后的修学,先作一个布局。就是说,没有错,菩萨刚开始修学的时候,必须要依止自己的能力、兴趣,成就自己生命当中的善根;但是当我们遇到其他的菩萨有殊胜善根的时候,我们应该深心随喜。也就是说,前面的爱重作意,是菩萨自己要努力修习自己的善根;这个地方是,当善根在别人(身上)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表示随喜,是这个意思。
寅三、欣乐作意
又诸菩萨,深心欣乐一切有情六种意乐所摄六种到彼岸修,亦愿自身与此六种到彼岸修恒不相离,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如是菩萨,修此六种意乐所摄欣乐作意。
这地方欣乐的意思是说,又诸菩萨,这个菩萨是发了菩提心,也具足空正见,他深心欣乐,他出自内心的希望,这个欣乐就是希望,他希望一切有情,也能够具足这六种意乐所成就的这种波罗蜜的功德。也就是说,他不但希望自身能够成就六种波罗蜜多,他也希望一切有情能够成就六波罗蜜多,乃至于成就佛道为止,这样子菩萨修此六种意乐所摄欣乐作意。这个地方,爱重作意是偏重自身的功德;随喜作意是别人的功德,我们表示随喜。
这个地方意思是说:前面两种功德都是约着已经成就的,我自己已经成就的,我要爱重珍惜,不要让它破坏;别人已经成就的,我们随喜;这个欣乐作意,是还没有成就的功德。菩萨对于波罗蜜多的功德,在自己跟他人还没有成就的时候,应该什么心情呢?欣乐作意。我希望自己能够成就,也希望他人可以成就,菩萨要有一种跟别人分享功德的胸量,不要独占。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在秦朝末年,刘邦跟项羽,如果从他们两个个人的功德来说,项羽的才华是远远超过刘邦的,从世间法的功德来说,他的军事能力、魄力、霸气都超过刘邦。但是刘邦有一种很特殊的功能,这个人胸量非常大,他这个人有功德愿意跟人家分享。项羽这个人个性太自私,刚愎自用,只要他的属下意见跟他不合,他就排斥。你看刘邦旁边的大将──萧何、张良、韩信这几个文武大将,都是曾经侍奉过项羽的。但刘邦他能够在打天下的时候,愿意把功德跟大家分享,结果刘邦就把项羽打败。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菩萨会在生命当中,遇到很多很多即将成就的功德,我们一定要跟别人分享。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比如说你今天筹备一个活动、或者你掌握一个因缘,这是广大功德。但是你能够很理性的,这个工作该给谁做,对众生会产生利益,你就能够无私的把这个职位让出去,不一定什么事都要自己独享。你有这种胸量,你以后就有这样的福德、有这样的功德成就的因缘。
所以这个地方佛陀劝我们:菩萨对于还没有成就的功德,应该要有一种欣乐,希望一切有情来分享的心情,这样一个有胸量的菩萨,才能够招感广大的福德。这个地方是针对还没有成就功德的一种愿望。这个地方是讲到我们修六度有三种的准备:爱重作意、随喜作意跟欣乐作意。
子二、显得胜利
我们听闻这三种作意以后,有什么样殊胜的功德?
若有闻此菩萨六种意乐所摄作意修已,但当能起一念信心,尚当发生无量福聚,诸恶业障亦当消灭,何况菩萨?
假设有一个众生,他听闻了菩萨能够依止这六种意乐所产生的三种作意──爱重、随喜、欣乐三种作意,这种情况,我们对这三种作意的功德,有两种的差别:第一个,但当能起一念信心。就是说我虽然对这三种作意,目前还没有办法真实成就;但是我觉得这三种作意是一个功德相,你生起一种随顺欢喜的心情,虽然你还没有成就,但是你有一念的信心。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尚当发生无量福聚,诸恶业障亦当消灭,你就能够产生无量的福德。你过去因为贪瞋痴所造的罪业,也因为你对这三种意乐随喜赞叹的信心,这些罪业还没有得果报的,就诸恶业障亦当消灭,就失去了得果报的力量,这只是一念的信心而已;何况菩萨如法真实的去修行这三种意乐,那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了。这个地方是讲到,我们能够产生三种作意的殊胜功德。
这个地方,有些人会提出疑问说:一念信心就产生这么大的灭恶、生善,这个道理在哪里?我们从道理上来说也好、从自己生命过去的经验也好,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生命要产生重大的改变,一定是内心要先改变,就是信念的改变。你说你偶尔去造一个善业,这个善业不一定能够产生广大的改变;但是你内心当中,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对生命目标的改变,这个改变就是一个大方向的改变。
我们讲一个实际真实的故事,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在法国有一个大的企业家,很有名的企业家,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百货公司的小店员。他本来平常的工作就很平凡,但是后来遇到经济不景气,他的公司裁员,他就被裁员裁掉,就失业了。失业以后,再找工作,找不到了,因为他那时候已经中年四十几岁了。后来他的太太、儿子离开他,孤家寡人一个,又找不到工作,就丧失了对生命的奋斗,每天喝酒过日子。后来他觉得人生实在没有意思,就想要自杀。自杀的时候,他跟朋友讲到要自杀的念头,他朋友说:既然你要自杀,那你也不急着一时,干脆我带你去给人家算算命,看看你有没有什么希望。既然是这样子,他就听他朋友的劝告,找一个年纪很大的吉普赛人算算命。
这个吉普赛人看起来有七八十岁,年纪很大了,他把他的八字一看:唉呀,不得了!他说:你呀,你是拿破仑的转世啊。(哈──)他说:怎么可能我是拿破仑转世,我是那么平凡?没有错,我一生算命从来没有错过,你的确是拿破仑的转世。哦,这个人就相信了。但是他不知道是谁,因为他没读多少书。从今以后,他去图书馆,把所有的资料全部找出来,开始研究:我前生是,我应该继承拿破仑拿破仑拿破仑拿破仑拿破仑的功能。他就开始研究拿破仑的思想,拿破仑做过什么事情。
这个时候,他的生命产生了变化。很奇怪,他过去应征,老板一看到他就拒绝;这个时候,老板看到他很欢喜,雇用他。而且慢慢慢慢很快就能够辗转的升迁,到最后,他变成好几家连锁店、百货公司的老板,后来成为法国一个非常伟大的企业家。后来很多杂志去访问他说:你到底是不是拿破仑转世?他说:讲实在话,我不是拿破仑转世,但是当时我把自己观想成拿破仑,对我的确有很大的加持力。
所以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佛陀在讲六波罗蜜之前,讲这三种意乐干什么?就是你作好准备没有?我们一个人要相信一个道理:所有的障碍都是来自于内心,叫做自我设限。我们往往在修习波罗蜜之前,内心就出现很多的名言:这个我没办法,这个他做得到,我做不到的。你这样的一个思想,你根本就不可能,你障碍你自己。
就像马戏团,你看马戏团很多的大象。有一次马戏团发生大火,很多人往外面跑。后来这个马戏团的老板也往外面跑,他要跑的时候往后面一看:唉唷,他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个大象只要被关了很久的、中年以上的大象,它跑不动了,它活活被火烧死。比较年轻的、刚刚抓到的大象,没有关很久的,它就跑出来。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大象长时间被关,它只要一动,就遇到铁栏,它太多的挫折、太多的失败,在它的心中,它没有修习我空、法空的智慧,来化解因为失败……。失败本身是一个果报,它不是重点。我们现在比较在乎的是:当你遇到失败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你没有化解,产生一种累积,累积久了就产生自我设限,这个地方是一个心理障碍。今天我们比较在乎的是这个,不是失败本身,因为失败只是生灭法;但是这个失败以后,他心中所留下的这些痕迹,会使令一个菩萨裹足不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佛到现在,很多人已经成就了广大功德,我们还在原地打转的主要原因,就是来自我们自我设限。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其实世间的道理跟佛法的道理是一样,只是目标不同,他能够从一个小小百货公司的员工,他观想他是拿破仑,他果然成就一代的事业。我们每天观想:
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
我们经常把自己观想成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加持力。这就是佛陀告诉我们为什么要修习意乐、为什么他只是一念的信心,因为他已经为生命的广大功德,呈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种。所以这是佛陀讲三种作意、六种意乐的主要目的,就是应该要为未来的波罗蜜作好准备。
庚六、差别(分二:辛一问;辛二答)
辛一、问
差别当中有两个:一个是问,一个是答。我们先看问的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