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十四章 巴蜀传道【1 / 1】

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神丹炼成了,但张天师却表示现在还不能服用,弟子王长和赵升不解,张天师一番解释,打开了开宗立教的大门。曾经,太上老君传授我神丹炼制的仙法,神丹炼成功后,老君又降临对我说,如今神丹虽成,虽然服用后可以飞升成仙,但如果再给这个世上受苦的百姓做些贡献,积累功德,然后再服用效果才是最好的。恰好如今巴蜀之地妖魔横行为祸,百姓非常淳朴但缺少教化,老君让我前去降妖伏魔,教化百姓,完成这件大功德。虽然太上老君这个名字听张天师说过多次,但弟子们却不知道他是哪位尊神,所以倒也没怎么在意,如今看师傅炼成了神丹,对老君的敬仰虽不至于连绵不绝,也不会太过轻视了。考证汉末以前的史书和道书,太上老君这个称呼最早出在张道陵的《老子想尔注》里,所以这个名字应该是张道陵最先叫起来的。至于说妖魔,实际上是指当时在四川流行的原始的巫教,在中原文明人看来,那些东西自然就是异端邪术,视邪道妖魔了。

于是,离开了生活了大约三十年的龙虎山,年近九十的张天师和弟子踏进了巴蜀大地,大家猜猜他选了哪里做为道场?四川有很多名山大川,后面我们会讲到道教的洞天福地,四川也有不少的,比如峨嵋、青城等等,后世发展都证实是风水宝地,仙家都喜欢的福地。张天师也走遍了这些名山,但最后却选择了成都附近的鹤鸣山。其实,作为道教发源地的鹤鸣山风景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名气确定是小了点。前几年去成都时,很想去鹤鸣山看一看,但旅行社都没有去那里的线路,和一位本地的老出租车司机聊天时,他也不清楚鹤鸣山怎么走,再去青羊宫时看到里面冷清的情况后,感觉如今的道教其实真的是很没落了。但鹤鸣山无论如何还是比不上峨嵋、青城这些的,让张天师选择这里的主要原因,个人分析还是和他此行的目的有关。斩妖除魔,那是故事,传道才是目的,那么哪里有比人口最多的成都更合适的呢?

定居以后,摆在张天师面前的主要问题就是道怎么传?传什么?于是闭关写作就排上了日程。后世托张天师之名的道书很多,但普遍认可出自张道陵的作品是《老子想尔注》。历年来,这本书的研究资料很多,基本认同是对《老子五千言》(也有《老子五千文》的说法,现在我们称为《道德经》)的注本,不过注本里有很多思想甚至与《道德经》相悖,而且有很多《太平经》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百姓对良好政治生活环境的渴望。前面我们就提到过,甘忠可的思想在民间传播很广泛,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张天师不可能接触不到,受到影响或都接受一部分思想也就不难理解了。此外,在巫术流行的四川,如果不吸收并融入一些当地的思想,也不太可能,因为天师道历来就重视的醮事符章,与这些巫术有想通之处。总体上,和太平道相同的是,张天师同样信奉的黄老学说,主体还是以黄老学说为核心的。

解释一下张天师著作名称,为什么叫想尔注?其实想尔是位仙人的名字,这也是张天师为了提高自己作品的档次的手段,以后大家见得多了就习惯了。不过在汉朝以前,神仙这个团体人数还比较单薄,可以用来扯虎皮的也有限,所以这个想尔名气也不是很大,以致于后人只能猜测,“想尔,盖仙人名”。

总体来看,张天师就是为了自己开宗立教准备的书,总体还是以黄老道为中心,吸收百姓接受的《太平经》的思想,再加上适应本土信仰的巫术,神化了老子,把老子尊为教主尊神,冠以太上之名,确立了天威。《想尔注》基本已失传,仅存的一部分同是莫高窟里发现的六朝残本,可惜是摆在大不列巅博物馆里。从这些残存的文献中,也可以研究得出很多有价值的古代哲学思想:首先神话了老子和道,天地万物都是道演化而来的,追求道,就是追求本源,法道,就可以长生不死。同时,还提出了诸如守诫、炼形、食气等如何长生成仙的修炼方法。最后,还宣扬一种顺应天道的思想,劝人向善,遵从教化,遵守道戒,并且基本上全盘否定儒家的经学思想,宣扬帝王必须遵道修德,才能治理好天下等内容。

当然了,神仙也不差饿兵,为了让张天师更好地完成任务,太上老君也适时地又降临下来,传授《太平洞极经》、《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真经两部,玉印一方、法剑一对以及诸多法器,这是要打造出一位文武全才的节奏啊。大家如果留意一下宫观或民间的张天师的塑像或壁画,不要只注意他长相如何,重点是那一剑一印的标准装备,然后和身边的朋友家人解释一下来历,多少能收获点敬仰。至此,传道的前期准备工作就做好了,于是师徒开始行动。综合道教典籍,比如《神仙传》、《道门简略》、《老子想尔注》等等,再参照《三国志》等正史,张天师传教的主要内容有:

一、下山治病。这和张角相同,通过治病救人迅速接触、融入巴蜀社会,要不再朴实的百姓也不会轻易相信你一个外地佬。治病手段和张角的方法也差不多,也是符水,天师道看家本领就是画符,符水一喝,水到病除。病没好的,当然是你恶贯满盈,心不诚,大把的原因等着你呢。○

二、修路。这个记载不多,但历朝历代,修桥铺路都是造福一方的善举,值得鼓励,这也是迅速取得百姓认可的有效手段。

三、建立义舍。这个东西大约就是在路边搭个小房子,里面准备些柴米油盐,方便路人。

四、惠付会费米五斗。这叫信米,同时张天师也让弟子们注意作好宣传解释工作,收上来不是为了我们吃喝享受的,而是要用这些米建个储备粮库,等将来有个天灾人祸时,给大家救命用的。

五、忏悔服务。这个类似去教堂做忏悔,如果信徒有过错甚至犯罪了,初犯的话,把犯罪经过写好,一式三份,然后自己找个山头爬上去,放上一份,再下来找个地方埋一份,最后一份扔水里,这里有个讲究,叫三官手书,分别向三官神报告自己的错误,请求原谅。事不过三,如果是惯犯,那就得接受劳动改造了,那不正修路呢嘛。

六、统一信仰。除了太上老君以外,其它一切都不要理了,大家专心供奉一个就够了。

七、认真背诵五千言,背得好,证明心诚,好处自然多多,如果路上看到一个人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那么很可能就是一位勤奋好学的教徒在背诵呢。

八、房中术进修班。当然了,张天师是把这个称作行黄赤之道或男女和合之法的。关于房中术,自古就是贬多褒少,多数道派比较排斥,认为是邪道,不过也有些道非常认可双修的功法,更有人把阴阳、性命双修的内丹法误解为男女双修,后面还会介绍一个南宗的双修派,这里暂且按下不提。

九、确立组织行政体系。按地区划分设置了二十四治,每治的领导叫祭酒,祭酒可以父传子,这和张角设方和渠帅相似。祭酒以下还设置了将军、校尉、监神、书吏等很多级官员,但都不可以继承了。最底层就是普通的教众,也有一个名称叫道民。为什么是二十四个治,这是顺应二十四个节气的,后来又扩充到了二十八治,这同样有说法,对应的是天上的二十八宿。在后同我面会讲到《云笈七签》,其中就详细记载了这二十四治名称和统辖州县。

十、与鬼神对话。自古百姓就认为鬼神的存在,对其敬畏的,而有灾害、病痛时,也会和鬼神联系起来,而各祭酒就可以通过章表和鬼神沟通,比如天旱时求雨、涝灾时再请晴,其它却虫、断瘟、求子、保胎等等,祭酒自有全套仪式上奏民意,下传神谕,这才是宗教的神秘之处。

十一、组织教团活动。最主要的是三会日,即正月初七的迁赏上会日,七月初七的庆生中会日和十月初五的建功下会日,每年三次,间隔合理,大家开会时多交流,增进感情。会上当然也少不得听听领导的讲话,体会上层的精神,始终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

当然,传说中还有张天师大战各路妖魔鬼怪的丰功伟绩,自是在夸大宗教的高大上做的文章,除了烘托张天师的道法高深,于道教研究实无意义。

通过一系列的有组织、有预谋的,也行之有效的手段,张天师在巴蜀打开了局面,从此道教有了正规的教团组织,不仅有了典籍、醮仪、科戒,各级信徒遍布巴蜀,就连首都洛阳那都被设了四个治,从此,道教正式活跃在中华大地,成为华夏灿烂文明的一部分。五斗米道尊张道陵为第一代天师,也称祖天师。

张天师最早开坛布道大约是在汉顺帝(公元126年-144年)时,基本上和于吉同一时代,但他发展了相对完整的道教体系,完成了张角的太平道没能完成的事业。因此,晚了甘忠可传承的太平道大约150年的张天师,侥幸成为了道教开派祖师。

相比张角成言,张天师括孙子张鲁在内无疑是成功的,也是幸运的。受千年天师世家的影响,历朝历代的皇族、道家都不会忽视天师一脉的影响和地位。所以,无论是正史还是道教典籍中,记载张陵的内容之多,不是于吉和张角所能比的,而后文中,我们也还会经常提及龙虎山。

完成了太上老君交给的历练任务,于是在把看家的法剑、法印等诸般宝贝以及天师的位置传给儿子张衡以后,张天师开始准备飞升天界的后事了。这里的张衡和发明地动仪的科学家张衡不是一个人,两人生活时代基本相同,但追求的东西却不同,一个学文科,研究形而上的东西,一个学理科,研究形而下的东西。传说在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这一年是155年,与前面所说卒年156年差一年),玉帝降旨,封张道陵为正一真人,于四川天台山携妻雍氏、四个女儿、徒弟王长和赵升一起飞升。至此,两个弟子名字中的长生和飞升寓意成为了实现。

张天师为什么不把儿子也带上去呢,应该是还放不下人间那一摊基业吧,看来儿子还是没有事业重要啊。所以,儿、孙们还要扛着天师大旗继续走下去,才有了下面更加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