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三章 朱重八很现实 下【1 / 1】

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任何朝代提到道教都离不开龙虎山,这是必须的。那么明朝,龙虎山是否风采依旧呢?

早在还是吴国公的时候,朱元璋就和张天师眉来眼去,哦,应该是暗通款曲,算了,就是这个意思。那还是1361年的夏天,如果道友们看看相关的话本、演义的话就知道,那一年的朱元璋和陈友谅打得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朱元璋派了手下著名的徐达和常遇春两员大将为先锋,自己则亲自开上了他的豪华版游艇——龙骧巨舰气势汹汹地杀奔了刚被陈友谅抢走的安庆。老大出马,手下自然会120努力,所以此战不但收复了安庆,还在小孤山收降了傅友德等人,打得陈友谅实在找不着北了,带着老婆孩子一路唱着走西口败走武昌。和对手略显凄凉的风格迥然不同的是,在朱元璋的大营外、哦,是游艇外来了好多道士,带头的就是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

当手下人来报告说张正常来求见的时候,朱元璋有点懵,谁是张正常,以前吃过饭?刘基附耳过来悄悄说了三个字“龙虎山”,朱元璋忙做恍然状,命手下快快有请,下面就是一番客气,双方亲切友好地举行了会谈。

首先,张正常天师代表龙虎山上上下下千百位道士向国公爷表示此行盖因“知天运有归”,特来来表示恭喜。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我算过了,重八国公爷您将来是要做皇帝滴,所以我带着重要的领导班子来送上符命,“上笺述臣顺之意”,恭贺你不久就能当皇帝了,以后我们就是您忠实的铁粉了,意不意外!惊不惊喜!估计换谁听了都不会一笑置之吧。

朱元璋对于龙虎山访问团的专程来访并认领老大的行为非常满意,同时也对自己未来能成就帝王之业表示很激动,对张正常横着看、竖着看怎么看都顺眼,当时就非常痛快地表示,既然正一道上下意见这么统一,还这么有眼色,那么本公也向你们保证,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罩着你们!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当时就下了一道命令,“但系龙虎山宫观殿宇及供器什物,毋得作践损坏,亵渎神明,旧管山园田地房屋,悉听为主,诸色军民人等,不许夺占,违者治罪”,也不枉张天师舟车劳顿地来表示忠心。5八一60

此后直到1365年,朱元璋和龙虎山的关系一直没有中断,双方没事就会发个微信相互问候一下。为了表示诚意,1365年的时候,张正常又亲自出马率领一个考察团来到南京拜见朱元璋,双方愉快得互赠礼物,关系更加亲密了。

第二年,张正常又来一次来到南京,见了朱元璋后还广交京中权贵。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真的一点也不假,这次来访的时候南京城里正在闹疫情,于是张天师大展神威,用符水开始救治疫病。要知道龙虎山可是千年的大品牌,老百姓是极为认可的,所以于求符的人弄得南京城大堵车,限单双号都不管用。当张天师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便不惜耗损好几天的功力,画了一张超级巨大的符箓,声称这个东东的效果超级好,效果是普通符箓的1000+。在搞了个庄严的仪式以后,由张天师亲自烧了这个大符箓后扔到一口井里面,下面小弟便四处宣传说这口井的水现在成了神水,喝一口就能治病俱除。令张天师都没有想到的是,人们的热情简直是超预算的,不但城里人争相汲饮,方圆百里的农村人也都闻信来了,到最后直接把井给搞崩溃了,某一天开始就再也不出水了,一滴也没有了。朱元璋称帝以后,便下令在这眼井上修了座亭子,赐名“太乙泉”,用来纪念张天师的功绩。

转眼到了1367年,也是朱元璋称帝的前一年,他还给张正常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说我打算把一起闹革命的这些个人全弄趴下,由我来当皇帝,所以想借助你们龙虎山“天师”的名气,给我的称帝壮举罩上一层顺应天命的光环,你是同意呢还是同意?

早就表示归顺的张天师哪里还能有反对意见,再说了,人家称帝有你没你也不重要。1368年,张正常又亲自率领代表团来恭贺朱元璋当皇帝,平时来多少次都不重要,最关键的时候当然不能掉链子,张正常自然知道。

不论是否需要张正常来增砖加瓦,人家既然来了就不能亏待,所以朱元璋表示了自己的心意,给张正常颁发了一个“正一道嗣汉四十二代天师、护国阐祖通诚崇道经德大真人”的称号,加正二品,设赞教、掌书二僚佐。

以后,对龙虎山一直比较恩宠,在1374年,朱元璋亲自发了一条微信给张正常,表示由于正一道“专以超脱,特为老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认为这样做“其功大矣哉”,不过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

为了加强道教的管理,朱元璋最后对道教加以了融合,宣布:“道凡二等,曰全真,曰正一”,意思就是说不管你们什么传统、教义、地域不同,北方的小门派都合并进全真教,南方的都合并进正一道,一南一北,两个老大负责把全国的道教、道士们管好就行了。同时表达了自己的道教三则,这就是在洪武五年朱元璋发面的《加授永掌道教事诰》:“……朕惟道家者流,本于清静无为,其来尚矣。……”

总之,这位开国之君,对道教,对佛教就是想用就用,想管就管,收放自如,而且对不同的门派亲疏远近尺度掌握得也不错,他的大原则就是谁对我有用我就对谁好一点,哪个道士对我忠心我就对他好一点,还是实用为王。

正是在这种实用为王的思想指导下,朱元璋才成立了道录司、神乐观,用道士来负责国家的礼乐祭祀大事,同时加强道教在斋醮科仪方面的改造和指导,把儒家的,也是他自己需要的重君主、重国家、敬天地社稷之类的高尚思想融入进了道教,同时又加入了尊祖考、爱胞与、明群伦等元素,反正是他愿意的都加,至于道士们是不是满意那不重要,反正不愿意也得按我的意愿来改,否则你对我来说无用甚至有危害,我又凭什么扶植你,凭什么允许你存在?

所以说,如果用一个词语描述朱元璋对于道教的态度还是这四个字——实用为王。封建礼法至上,皇权至上,其它的都是为这一核心服务的,在皇帝面前,宗教同样也要低头。

如果道友们找找当时的一些文献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就不再称什么龙虎山的老大为天师了,因为他认为“至尊者天,岂有师也,以此为号,亵渎甚矣。”也就是说,朱元璋表示:“朕给你封了二品高官,让你掌天下道教事已经是够意思了吧,朕是天子,你叫天师,你觉得合适?”

这还是建立在龙虎山和朱元璋的关系不错的基础上的,要不是张天师早早得就对朱元璋表达了忠心,以朱元璋那种阴暗的心理会这么和你说话?张正常突然听到皇帝这么一问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心说我们这天师都传了四十多代了,也是历代王朝都认可的,要有问题还能留给我来发现?看来这皇帝老儿要挑事儿。当然心里这么想嘴上是绝对不敢说出来的,只好像受气小媳妇似的弱弱地问:“还请陛下批评。”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说:“我问你?天有师吗?如果有是你吗?你有什么资格当天的老师?还天师呢,你这么大本事咋不上天呢?”

皇帝这么说张天师就没办法接了,心里想的是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嘛,我还能怎么说?又敢怎么说?

眼看张天师一副唯唯诺诺的怂样,朱元璋接着训:“朕是天子,你却想当天师,你真觉得没问题吗?以后你们龙虎山不能再天师天师的叫了,嗯,让朕想想……以后就叫真人吧。”

“另外,回去好好整顿整顿你们教内事务,我听说你们很有钱啊,外面都说正一道奢侈成风,秽乱不堪,还收留了不少逃役的人,还有什么是你们不敢做的?你看人家全真道士,一个一个的只管清修,不但经济上没任何问题,作风上也干净,再看看你的手下,用公款大吃大喝,动不劝还出国考察,我看你得组织个考察团白云观好好去学习学习。”

说得嘴里有点发干,朱元璋牛饮了一口号称雨前花茶的浓茶,重新开启了训导模式:“朕决定由道录司牵头进行整改,逐步压缩国内的道观,也包括你们龙虎山,严格度牒管理制度及发放审核工作,朕想想……以后每三年发一次度牒吧。另外还得控制道士的年龄,不能让能好劳力出家,男人四十岁以下,女子五十岁以下的都禁止出家,不能给他们发度牒,这一条没的商量,年轻人全当道士去了,谁来扛枪谁来保卫家,谁去种地养桑麻?”

1390年,朱元璋上谕礼部“严禁伪造符箓”,“天下符箓,出此一家”,就是龙虎山,民间严禁随便画符。第二年,就是洪武二十四年又下诏:“……学道者曰正一、曰全真,皆不循本俗,污教败行,为害甚大。”

实际上朱元璋在位期间,对于道教的管理制度还有很多,比如还限制了各级政府部门下属的道士人数,一个府的道士总数不能超过40人,一个县里的道士总数则不能超过20人,具体这些全都是由道录司负责监督和落实。

朱元璋对于道教的这种实用为王的现实做法差不多被后代子孙视为了家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去,因此后面的皇帝基本上都沿袭了明初的宗教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注定了道教不太可能有很好地发展。当然事无绝对,中间也出现过两个意外情况,其一是武当山道教的兴起,其二就是出了一个极品皇帝朱厚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