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31章 没规矩【1 / 1】

血歌华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惨叫突然隔墙响起的时候,卢苗等人正站在东边的库房外,闻声吓了一跳。

响亮的鞭打声伴着多人凄惨的叫声,听得墙内的人皮都紧了起来,连教养婆婆都忍不住叫道:“这造孽的……这次又是谁犯事了哟。”

“管他是谁犯事呢,那是上面大人们的事。”东库房的钱粮师爷说,“快带人把东西搬进去,还等着结账呢。”

说完人就往外走了,教养婆婆在后头哎哎应了两声,转过身来面对堆在库房前的大堆粮食,迈着小脚凑过去看了看,挑开几个箩筐,从里面抓一把看了看,又闻了闻,擦放下来对自己带来的五六个女孩子说:“别呆站着,快过来!”

卢苗几人走过去,教养婆婆问她们:“认得这些是甚物事不?”

她们不由自主地看了婆婆一眼,不是因为为难,而是因为奇怪,她们作为女子,难道会认不得粮食吗?她们不仅认得这些是什么粮食,还看得出它们新旧掺杂,品质不一,做起饭来定然会不大好吃。

在婆婆不耐烦的催促下,她们才依次回答道:“这是稻。”“豆。”“小米”“薏苡”……都一一认全后,婆婆说:“那就快些搬进去。”

于是卢苗她们就将袖子扎起来,走过去抬起这些装得七八分满的箩筐,两人合力搬入库房。

搬着搬着,她们就渐渐听不到外面的叫声了。

库房高大阴凉,只在最顶上开着通风天窗,就算现在是白日里面也黑乎乎的,卢苗她们来回搬运了好几次,眼睛才适应光线变化,可以看见粮库的大半都是空空荡荡,只在里头的角落放着成袋的粮食,才是不到人高的一堆,近门的地方一字排开了好几个粮囤,她们来回好几趟,把外边放的粮食全倒进去了,也只是浅浅铺了个底,她们这些干活的也同样浅浅出了一层汗。

卢苗想想每日送去厨房,她自己也亲手过筛的粮食,比较一下,悄声问身边的梁家姑娘:“你觉得这些粮豆能吃几天?”

“不好说,”梁家姑娘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这么多粮,要是我一家吃,够吃到年底了,可要是县衙里外加起来……”

“我觉得可能就够三五天的。”卢苗说,“哎。”

梁家姑娘也说:“哎。”

实在不能不叹气,因为靠厨房吃饭的人太多了。而且厨房的饭菜做得实在,不仅粥是稠的,米面的分量比菜重,盐也用得极多,她们早时不觉得,如今是越来越频繁地听到厨房的大师傅叹气了。

就是她们这些小丫鬟,也开始在晚上睡觉前为上面的大人感到担忧了。

乡兵营那一百多人是要保城卫家的,吃好些是应当的,那些修城墙的民夫是外来的流民,一日能吃两餐就不应该拿工钱了吧?听说还有几十个新抓的犯人,因为做了极大的恶事受到惩戒,人人带伤,如今正被关在城北,这些人怎么还有脸吃县衙做的饭食啊?

普通人家平日要吃饱都不易,吃饭都要先着紧一家之主和老人,虽然知道都是因为大人仁善,可这流水般出去的开销也不知道能支撑多久……如今亲眼见到库房的景象,更让人心焦了。

虽然这些并不是他们应当操心的,完全不是做丫鬟的本分,但她们进门后学到的规矩实在宽松,除了厨房做饭的时候不能多话,其余时候不论起床还是睡前,织布、洗衣还是缝纫,只要她们没有吵起来,教养婆婆从不管她们说什么。

不仅不管,她还曾说过她们不要光闷头做事,要多看,多问,多想,这样才显得聪明,少做错事——听得一十个人都吸了一口气。

当即便有人说:“那不合规矩呀!”

也有人迷惑问:“我们不是伺候人的吗,听话就好,要聪明做什么……”

“别人同我们说的也不是这样的呀,”又有人小声说,“说做丫鬟就是做牛马……最要紧是不要惹怒主家,不然打死了也是活该呀。”

卢苗还记得当时婆婆变幻的脸色,先前她说那番话时就显得十分难受,倒是这些女孩子反驳让她看起来好过了一些,甚至微微点头,但等到这几人说完,她的面色又变得阴沉起来。

她揪着手帕,皱着眉,很慢很用力,好像边说边回想那样道:“别人家的规矩,是别人家的东西,咱们衙门,不讲这一套。你们要学的规矩,是上面的大人定的,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谁要不想听,就自己去问他要契书,撕了滚回家去!”

这一番话她说得艰难又凶恶,听的人被吓得不敢多嘴了,只能一起低头应是。

虽说回去后王家姑娘还是说这规矩在昌江城从没听说过,她们要是学了也不知道日后还能不能改回去,说出了姑娘们的心里话,毕竟不要说在外边,就算是在各人自己家里,多问、多看、多想都是最没有规矩的,不要说父母责骂,恐怕以后嫁都嫁不出去。

可是婆婆说谁要不服就自己找大人撕了契书滚回去,这话实在吓人,她们中有人帮厨时打破了一摞七八个碗,洒了一地米汤,大师傅当即就跳了起来,骂的也是蠢笨如猪没长眼睛之类,而且只骂了几句就让她们自己收拾去了,婆婆也只赶来又责备几句——从未有过因为她们犯的任何过错而说出把她们赶回家去的话,这是第一次,实在让人想不明白。

卢苗也像其他人一样,不能不听这种奇怪的规矩,又不是很敢听这个规矩,不上不下的,就好比这时她们已经搬运完了粮食,婆婆说要去看看怎的钱粮师爷还不回来,她们几人就站在一起,说一些不知今天厨房吃什么,今天能织几尺布,又有几件衣裳要做好了的小话。

正说着的时候,有吵嚷声在远处响起,越吵越响,越吵越近,姑娘们纷纷转过头去,看见一个生员模样的男子正同师爷拉拉扯扯地向此处行来,她们往路边让了让,瞪大了眼睛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一人说:“你还亏是个生员,竟如此不讲信义!”

另一人便说:“莫要污蔑人,我一个取入县学的秀才,见自家丈人当街受笞而无动于衷,那才是无情无义,沦为笑柄!”

“你家丈人犯事受罚定然是他有错,你不守约就是你的错了!”师爷胡搅蛮缠道,“你可是写了约书,预支了钱粮,说好了要为大人办事的!”

“那,那是你们骗我!”生员脸色涨红道,“是你们说如今衙门正缺人才,我又有心规劝那位大人行事留一线,最差也应当做个主簿,你们竟要我在门口记账,比之前被牵去征兵的邱宰兄还不如!”

师爷气笑了:“主簿,——你倒是敢想!”

“反正我不干了!”生员猛推一把,将他甩开,“我真是受够了,这昌江县衙已经不同以往,这昌江城也是礼崩乐坏,你瞧,竟连丫鬟都不知规避外男,还敢目视于人,这还有规矩吗!”

突然被他用手点到,路边的卢苗等人露出惊慌的神情。

在县衙这个微不足道的小矛盾发生的时候,封深折断门锁,踏进了赵氏工坊。

至少在一日前,这个双开间的临街铺面还是人丁兴旺,占了半墙的青砖炉内火焰熊熊,穿着短打的学徒来来往往,赤膊的铁匠抡动大锤,火花四溅,锤声铿锵,如今它已是大门紧闭,地上脚步凌乱,炉膛内火已熄,偌大店面内阴沉暗淡。

封深将随手卸下的半扇门板靠在墙上,两名衙役跟在他身后进来,好奇地左看右看,昌江城就那么点大,他们作为本地人早已不止一次一次地经过这间铺子,却是第一次见到它无人的模样。他们先是去看了另一面墙上悬挂用以出卖的铁器,然后又去看似乎尤有余温的炉子,再去摸摸那黑沉沉的铁砧,走一圈回到封深身后,看到他已经从墙上取下了一把铁刀。

两名衙役看着封深伸手在刀面一拂而过,微一用力,刀身就扭曲变形,然后又被他空手抻回平整,铁屑簌簌落下,虽然不是第一次知道他天生神力,两名衙役还是看得一声也不敢吭,在封深将这把铁刀悬挂回去后,又跟着他从店面后门走入后院。

后院极大,有水井,有柴房,一小堆铁矿堆在院子角落,离水井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半人高的土炉,地上大片焦痕,碎碳铁渣散落各处。

“这就是他们的炼铁炉啊?”一名衙役问道。

“那还能是什么。”另一人说,“这看着挺小的。”

“小归小,你看这满柴房的木头,也不知道要多少柴火才能把这些石头烧化,把铁烧出来。”

“你懂不少啊。”

“嘿嘿,难道你不知我当年也做过这赵氏工坊的学徒?那老贼最不把人当人看,老子就多看了一眼院子,他硬生生把老子的腿都打断,还要烙来自的脸,要不是林捕头来帮我一把……我等了这么多年他倒大霉呢!”

看了一圈这个院子,封深什么也没动,带着他们就出去了,将门板放回,门锁捏合,他们一起走过南北大道,越过县衙门前那些受了鞭刑,原地痛苦地等待家人来接的铁匠和学徒,封深向内走去。

从陆定渊入主昌江县衙后,他就从未在外面的公堂里办过公,封深走过熟悉的宅门,远远就看到了内堂直挺挺站着的人。

他踏上台阶,经过那名已经汗流浃背的生员身边。

陆定渊放下茶盏,抬起头来,对他微微一笑:“如何?”

“价值不大。”封深说。

“倒不意外……”陆定渊说,“这世上总是很多没用的东西。”

他语气清淡,站在内堂被他们无视的秀才却颤抖了一下,垂低的面孔又羞又怒。